教科版三年级科学

发布 2022-11-23 23:08:28 阅读 5595

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说课稿。

科任教师:韦德扬。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是教科版科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它属于“科学**”的目标系列,本课围绕学生身边常见的材料,设计了2个活动。其中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分类以及交流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懂得常见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生活中有的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一种材料可以制成多种物品。

活动2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某些人造材料的加工过程,体会技术的重要性。我们要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本课的科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身边物品的能力,以及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能力。

在本课的科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身边物品的能力,以及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能力。

2、学生分析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材料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有关身边材料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由老师带来一些身边物品,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想知道有关身边所用材料更多知识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我对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展开一系列实验活动,**身边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进一步给这些本材料进行分类,并对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进行解讲,使学生能够知道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并结合环保教育学生要合理利用材料。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美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我首先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看一看这些材料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1.出示**。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

2.小组填写**(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教科版科学 上册 三年级

教科版 水生植物 说课稿。教材分析 观察水生植物 是教科版三年级植物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形态是不同的,在前三课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关注陆生植物,本课适时的提供了另一种生存环境的植物 水生植物。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非常典型的生存环境。对植物来说,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测试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科学三年级测试题。班级姓名成绩 一 填空。16分 1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养料。2 蚂蚁身体分成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 对足。3 金鱼生活在 是用腮呼吸的。4 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 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好。5 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 生活中常见...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混合。1 混合身边的物质 一 二 1课时。知识与技能 1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混合沙和豆子 醋和小苏打的活动,并观察比较两组混合物混合时发生的一些现象。2 引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3 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情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