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中的第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合理化的调整与处理。
一、感悟生命。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中的第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合理化的调整与处理。
一、感悟生命。
教师拿出事先备好的岩石标本及自制蝴蝶标本,让生思考:它们有生命吗?学生从它们不能动了,它们不能生长了,它们不能呼吸等方面来谈,说明它们没有生命。
让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有生命的物体?学生充分发言,教师简单小结。
二、认识生命。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想到哪儿去找?出去活动应注意什么?
关于到哪儿去找,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地点与范围,发放了铲子等工具给想到土里寻找的学生。关于注意点,学生提出了安全问题,纪律问题,包括爱护花木,善待小动物等。在此基础上强调:
①要仔细地观察,动物、植物都要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②要仔细地研究一下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生命体,活动后准备介绍。③小组间展开竞赛,看哪组发现得多,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此时学生早已按耐不住,雀跃着散发到校园各处。升旗广场上,草丛中,树根下,小水坑旁,到处都有孩子们的身影。有的在挖土翻找,有的小心翼翼地搬开石块找,有的忙着用瓶装蝗虫、土田鸡,有的在采集不同的野草叶,有的在画花的形状。
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捏死了一只蚱蜢,立刻有小朋友来告状。被铲子铲断成两截的蚯蚓居然还能翻身滚动,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大声地招呼我来看稀奇……
三、关爱生命。
①你找到了哪些有生命的物体?②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③说说你最感兴趣的生命体。
交流中学生有的拿着记录单,图画,有的拿着实物。针对学生再次提到的捏死蚱蜢的事件,我让学生自己评说:这样做好吗?
为什么?有的说不好,它是有生命的;有的说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生命,把有生命的东西弄死,太残忍了。还有的小朋友说,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关于它是否是益虫在学生中引起了争论。教师及时引导:如果是益虫应该怎样做?
如果是害虫呢?如果就是一般的小动物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明白了成长着的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对有益的动植物我们都要保护他们,对一般的动植物也不要伤害他们。
有位同学还主动提出,对捉来的动物研究后要放回它原来的家。最后教师简单小结,对生物体进行分类。
整堂课学生的兴趣是浓厚的,收获也是丰富的。感受最深如下:
让学生走进自然,寻找生命体,感受生命。让校园内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
寻找前让学生说说到哪儿去找,应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能自我教育,自觉养成良好的室外活动习惯。正因为学生活动任务明确,方法得当,使得后面的活动能有效、有序地展开,而不是低水平的边活动边玩耍。
研讨时学生的发言才会丰富多彩,感受才会深刻。
本课在怎样对待生命体的问题上,先由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在形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拨,让学生感悟到生命成长的不易,要善对有益的生命体。有了深刻的体验,才能自觉养成对人、对物的爱心、同情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才能落实在实处。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中的第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合理化的调整与处理。
一、感悟生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2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教学目标 一 科学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二 科学知识 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2.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生命世界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2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3
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将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2 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有哪些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 1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2 能够运用文字 图表等记录有关的观察 调查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学情分析 寻找...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2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2
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共同需求。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二。技能目标。1.能运用图表或文字进行记录。2.熟知大自然种类繁多,能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三。情感价值目标。1.意识到生命宝贵,要珍惜生命。2.体会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