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读原文材料;2、看清题目要求;3、细找文中原话;4、认真回答问题。
认真审题,切忌粗心大意。
1)学生在审视阅读理解的问题要求时,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
2)生字新词,不要着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3)弄清问题,巧用“原话”。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
4)想像说话,联系生活。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像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
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
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醒学生写答案时要答满线格。
5) 细找文中原话。答案一般在问题关键词前后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联系上下文进行搜索定位。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
6)提升内涵,升华情感。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紧扣关键词句,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7)认真回答问题,力求言之有据。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只是简单的一个词语和句子,显得理由不充分,更不能凭空瞎说。
二、具体操作: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二)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三)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四)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五)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七)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八)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九)某句话或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十)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十一)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十二)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
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十三)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 :
1. 纵式。 ①以时间为序 ②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 ③以逐层深入的论证为序
2. 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 ①以空间为序 ②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按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
2.按空间顺序作说明。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
3.按逻辑顺序作说明。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等进行说明。
三年级阅读理解方法
1.什么人干什么事 结果怎样 2.写了谁的什么方面 事 二。写景文章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 景 特点 2 景物 某方面的内容。三。概括段意的基本思路 1.找中心句和概括性语句。2.挑词组合而成。3.将相同的内容,用概括性的词语来表示。四。概括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时候,人...
小学三年级阅读方法训练
知识点一 中心句。一 中心句就是文章中最核心的一句话。一篇文章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所有内容都是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二 思考。1 文章有没有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2 这个中心句在文中处于什么位置?3 这个中心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例1 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 蚊子 白蛉 蚱蜢 它都爱吃。它...
小学三年级阅读方法训练
知识点一 中心句。一 中心句就是文章中最核心的一句话。一篇文章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所有内容都是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二 思考 1 文章有没有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2 这个中心句在文中处于什么位置?3 这个中心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例1 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 蚊子 白蛉 蚱蜢 它都爱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