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知识

发布 2022-10-19 10:50:28 阅读 6809

·智力: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x 100,智商》140被称为天才。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概念: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学习结果分类。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刺激。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操作性条件学说对教育的意义。

根据操作性条件学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对待惩罚。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在程序教学中,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即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一) 学习使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二) 学习的实质使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一) 学习观。

1、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 教学观。

1、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 (2)结构原则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一)意义学习的实质。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三) 意义学习的条件。

1、 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 从主观条件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地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地适当知识加以联系地倾向性。

五)先行组织者技术。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地法则。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地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学生观。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中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第四章学习动机。

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学习需要及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期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由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需要层次理论的背景。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对教学的启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成就动机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①追求成功;②避免失败。

成功率》50%的动机归为①,0%和100%归为②。

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②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③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个要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即强化,分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1)影响学习活动的选择。(2)影响学习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对困难任务的态度。(4)影响学习活动的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中等强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学习迁移概念: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共同要素说。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其后伍德沃斯把共同要素说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经验类化理论。

该理论德代表人物时心理学家贾德。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的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和定势。

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1)精选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概念、命题、命题网络。

程序性知识: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知识学习的类型: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知识直观的主要类型: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发展时不均衡的,其规律时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遗忘的理论解释。

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七章技能的学习。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的种类。

1、操作技能。

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2、心智技能。

特点: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第八章学习策略。

元认知的含义。

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元认知知识的含义及内容。

它主要包括::①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②对任务的认识。③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指导教学模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有关的学习策略。它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交互式教学模式。

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①总结 ②提问 ③析疑 ④**。

合作学习模式。

基本思想是合作性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变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

要使合作能够进行,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一个有吸引力的主题。 ②要有可分解的任务。

③要有一个有凝聚力的稳定的团队。 ④要有一个具有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⑤需要在课与课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具有连续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的基本成分: 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问题解决的过程。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

高智力只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高创造力是高智力的充分条件。

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的实质及结构。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2、态度的情感成分。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 态度的行为成分。

品德的心理结构。

1、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 道德情感,包括三种:①直觉的道德情感 ②想象的道德情感 ③伦理的道德情感。

3、 道德行为,包括:①道德行为技能 ②道德行为习惯。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两者的联系:①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 ②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

2、两者的区别: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0岁前:他律道德→10岁后:自律道德。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沿用了皮亚杰的间接故事和临床访谈的研究方法,使用“两难故事法”,例如经典的“海因茨投药”的故事。

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模式。

一、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2)相对功利服从取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

1)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2)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

幼儿心理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心理实质 一 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1 心理学2 条件反射3 无条件反射4 第一信号系统5 第二信号系统 二 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 试述心理现象的实质。3.脑 客观现实和心理现象有什么关系?第二章心理发展 一 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幼儿心理学2.心...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 教育心理学概论 2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3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目的更明确 持久性明...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级强化 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 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3 普雷马克原则 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强化程序 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也能增强或减弱行为。连续强化 对每个反应都给予强化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