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中学《教育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10-19 08:41:28 阅读 1638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2.(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世界公认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后扩充三卷本《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3.**教育家(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两大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和(“学习的活动”)理论。

4.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2023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2023年(廖世承)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6.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7.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1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正是围绕着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群体差异、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对学生的指导地位。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3)教学内容。

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4)教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过程。(1)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五种因素共同影响着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

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评价/反思过程要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教学过程,从而确保教学过程达到最好效果。

2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二)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并干预学生;(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教育心理学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或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⑴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捷克的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瑞士的裴斯泰洛奇:在《论教学方法》首次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

德国的赫尔巴特: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的卡普捷列夫:2023年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于202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它奠定了科学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从此确立。

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维果茨基: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2023年,《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撰写。

2023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受“人本主义”思潮影响。布鲁纳60年代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70年代,奥苏泊尔,认知心理学。加涅,对人类学习进行系统分类。

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初中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①其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形象作支柱,出现反省思维。

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③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集中精力学习。④身体剧变,**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

⑤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⑥道德行为更自觉;但自控能力不强。

2)、★青年初期(高中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基本成熟的时期。①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②人生观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深刻的发展。

③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珍重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④对未来充满理想,好的意志品质也有发展,但又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4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

我国教育学中也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

5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的研究是洛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开始的。

6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个体内部认知结构不断变化。

图式: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同化:

主体把新刺激组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顺应: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的情境时,对自身图式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情境。

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a感觉动作阶段(0—2岁)特点: 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客体永恒性。

b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儿童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倾向。该阶段的儿童还常常出现泛灵论倾向。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出现守恒概念(数量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重量守恒)儿童还获得分类和序列能力。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特点:

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①个体的认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②能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检验假设。

④具有命题思维能力。⑤具有演绎推理能力。

自我中心化倾向: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

泛灵论倾向:将任何事物都看作是生命或类生命的活动。

守恒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7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是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他的认知发展观: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的持久性增强;观察的精确度提高;感受性增强;概括性明显发展(初二是转折点)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8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的观点)2) 教学促进认知发展。(维果斯基)教学支架:

指儿童在试**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或者更有能力的同伴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9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8个互相联系的阶段,1)婴儿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青年期亲密感对孤独感;7)**感繁殖感对停滞感;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自我同一性是指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并形成一致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

10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教师的品行素质、班级环境、课外训练活动)、同辈群体。

11如何建构健康的人格?人格统合包括三个方面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树立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生活态度)、自我与社会的统合、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12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从形式上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从内容上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

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儿童岁左右;加速发展:小学;突变时期:青少年时期。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13皮亚杰认为,青少年产生了一种新的自我中心,出现了两种认知歪曲:“假想的观众” “个人的虚构”

14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有以下几种:1)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外部参照物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和场独立型(内部线索参照,不受外来事物干扰);2)冲动型与沉思型;3)整体型和序列型。

中学教育心理学重点题

最新中学教育心理学重点题。简答题。1 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答案 答题要点 暂无解析。简答题。2 联系实际简述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答案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教师要拥有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的素养。暂无解析。简答题。3 论述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答案 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

2023年湖南省教育心理学 中学

2011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心理学试卷 中学 一 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 德育与智育 b 知识与技能 c 动机与迁移 d 学习与教学。2 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a 不可逆性 b 单维性 c 自我中...

中学心理学重点

一 名词解释。1 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它包括教师个人专业化和教师职业专业化,后者是指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不可代替性而进行的努力和斗争的结果和过程。2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出除了智力和能力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与智力活动关系密切,并共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