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布 2022-10-19 07:42:28 阅读 6901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一、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由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涵1、行为的变化是学习发生的根本标志。

2、 由学习所引起的变化必须能够相对持久地保持。3、个体的变化必须是由经验引起的。(学习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能够相对持久保持的行为变化。

这种行为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变化,也可以是内隐的行为变化。它是通过反复练习、训练所产生的。)

二、认知结构指在感知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是个人的全部知识的内容和组织。

三、技能实质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特点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习惯)。

四、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特点:1、具有对象的观念性、过程的内潜性和结构的简缩性等本质属性;2、 属于动作经验,区别于程序性知识;3、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和习惯动作;4、是动作经验的内化经练习形成,区别于本能。

五、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界定 1.是学习活动或步骤;2.是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3.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制定的学习计划。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学习策略的性质1.可指总的学习思路与方法,也可指具体的活动或技巧。2.

可能是外部行为;也可能是内部的心理活动。3.对学习的影响,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

4.对策略的运用,可能意识得到,也可能意识不到。 5.

策略的应用有水平层次之别。

六、社会规范学习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特点: 1. 是逐步积累交往经验的过程; 2.

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3.是通过规范的“内化”过程实现的。

七、知识掌握知识的掌握,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认知结构的过程。

八、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其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九、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与确定。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选用等)进行的设计。

简答。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的实质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学习需要是主体一种追求学习成就的倾向,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其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也称为学习驱力。学习需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三个因素组成(奥苏伯尔)。

(2)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动态的诱因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3)学习需要是个体学习活动的最根本的动力,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个体去达到学习目标。

三.先行组织者技术。

1.针对接受学习的特点而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其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促进学习的迁移。

四、品德的实质及其结构内在机制即是品德结构的不断建构过程。

1.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品德结构。即品德的心理结构,是一种对社会规范遵从的经验结构,是个体在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方式构成。

3.品德发展的实质。品德发展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在不断获得人际交往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观:知识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学习观:学习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主动地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学生观: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1.学习结果:

意义建构,即建构围绕关键概念组织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2.学习过程:

独特的、非一致的信息加工活动,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3.学习条件:

自我探索、学习环境。

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2.注重情境教学。 3.注重协作学习。4.注重提供充分资源。

六、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先前的学习同后来的学习之间所具有的共同要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产生(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结构的经验特性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经验的水平、原有经验的组织性、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3.定势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

七、影响知识掌握的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指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人格适应不良、焦虑、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学习准备等。2.外部因素教学方法、教材结构、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等。

八、麦克卡关于学习策略的结构。

十、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三种陈述教学目标的技术 1、行为目标具体目标:

表述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产生条件:表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行为标准:表述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 2、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一般教学目标(描述内部心理变化) 具体教学目标(描述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3、表现性目标

论述题。一、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现代教与学的启示意义。

学习分类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实质: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内在的逻辑联系。条件:

1.条件:具有逻辑意义的学习材料。

2.条件: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学生积极主动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学生主动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

实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先行组织者技术:针对接受学习的特点而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其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促进学习的迁移。

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学习结果: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学习过程:同化过程。—学习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

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以逐渐分化、整合协调原则进行讲解式教学。—强调先行组织者作用。

二、时代要求从学会学习的角度论述学习迁移的意义及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学习迁移的含义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

迁移的作用 △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会有迁移。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先前的学习同后来的学习之间所具有的共同要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产生(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的经验特性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经验的水平、原有经验的组织性、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3定势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

三教学设计的角度举例说明教学活动中应如何让科学的陈述教学目标。

三种陈述教学目标的技术 1、行为目标具体目标:表述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产生条件:

表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行为标准:表述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

2、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一般教学目标(描述内部心理变化) 具体教学目标(描述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3、表现性目标

四、统观教学设计的整体内涵的理解,结合课堂教学片谈谈你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教学设计的涵义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与确定。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选用等)进行的设计。

1.宏观教学设计制定教学体系的远景总体规划。包括:(1)制定教学计划 (2)制定各科教学大纲 (3)编选教材 (4)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2.微观教学设计针对一个课题或单元。主要包括六个步骤:

①确定教学目标;②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③制定教学程序计划;④进行教学活动; ⑤确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内容及方式;⑥对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评价。

教育心理学题库

教育心理学试卷库。a一 选择题 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 a 教师的教 b 学生的学 c 教学方法 d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2 西方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 的作者是a a 桑代克 b 布鲁纳 c 斯金纳d 苛勒。3 依据外部或内部线索,可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性和c a 冲动...

教育心理学题库

一 选择题 1 b 2 d 3 c 4 d 5 c 6 c 7 d 8 d 9 d 10 a 11 a 12 a 13 a 14 c 15 a 16 b 17 c 18 c 19 d 20 a 21 a 22 a 23 a 24 a 25 b 26 c 27 a 28 c 29 d 30 a 31 ...

教育心理学题库

一 论述题。评述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1 基本观点 1 关于学习实质 实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即使学生人格得到发展。使学习的潜能得到发挥,学会学习。2分 2 关于学习类型与过程 人本主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两种。主张进行意义学习。认为学习过程即学生在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