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学题库

发布 2022-10-19 07:39:28 阅读 5840

教师资****《教育学》和《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

教师资****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c法国的卢梭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教育主义学派。

4、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不严重的疾病也会把他击倒,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5、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

教学目的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6、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来看,课程可分为( )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c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7、从( )为依据进行分类,则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课程功能的角度 b课程任务 c课程管理的角度 d课程的组织核心。

8、我国古代(《 中便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

学记 b 论语c 孟子d 礼记。

9、( 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体现了( )

a 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2、班级( )是指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答案。二、填空题: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教育的社会的功能。

2、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 、 痒 、 序 。

3、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功能。

4、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主要受遗传素质 、 成熟 、 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5、教育诸要素中学生和教师是其最基本的要素。

6、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 的种类。

7、 社会 、 知识 、 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

8、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9、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 、 了解学生 、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

10、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 、 政治教育 、 道德教育的总称。

11、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 、 受教育者 、 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2、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三、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3、课程: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4、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教学策略:指为达到某种**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四、问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教育事业是一项传统性很强的事业,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领教育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

科学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的质量;科学要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动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我国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5、师生关系的本质(特点):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7、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及运用: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9、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该原则的要求是: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二)一、选择题:

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c尚书 d孟子。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

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 )

a捷克的夸美纽斯 b英国的培根 c德国的赫尔巴特 d英国的洛克

4、男生在游戏中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体现了个体的()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5、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

6、从( )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课程功能的角度 b课程任务 c课程功能的角度 d课程的组织核心。

7、从( )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课程功能的角度 b课程任务 c课程功能的角度 d课程的组织核心。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巩固性原则。

9、《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 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11、班级( )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2、( 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3、( 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

a道德认知模式b道德体谅模式c道德社会模式d学会关心模式。

答案。二、填空题:

1、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2024年的“壬寅学制”以及2024年“ 癸卯学制 ”。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 1986 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6、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应当具有强制性 、 普遍性 、 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7、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的特性: 独特性 、 稳定性 、 发展性 、灵活性 。

8、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9、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计划 、 课题计划 、 课时计划 。

1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1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 、 情 、 意 、 行 。

12、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3、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列化活动。

4、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教育学 心理学题库1500题

目录。第一部分教育学2 第一节单项选择题2 第二节多项选择题18 第三节判断题33 第二部分心理学42 第一节单项选择题42 第二节多项选择题61 第三节判断题69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节单项选择题。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2....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四章。1.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和技能的教育,狭义教育是一发展人身心为目的的学校教育。2.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是教育过程的主体。4.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是教育区别...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1 教育的功能。1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功能。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