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格的科學研究。
1.1人格是什麼?
答:西方學者:1、指個人在舞臺上表演出來的各種行為,即表現於外給人印象的特點或公開的自我。
2、指個人蘊藏於內且外部未能顯露的特點,即被遮蔽起來的真實的自我。
東方學者:人格可以界定為“個體內在的行為上的傾向性,它表現為一個人在不斷變化中的全體和綜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組織”,是“個體在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
1.2人格的3種研究方法:
臨床研究:又稱個案研究,以獨特的個體為研究物件,通過談話、觀察、作品分析等途徑廣泛收集材料,對個體的人格進行全面而準確的定性描述,從而系統、深入地研究人格,其特點是對單個人或單個群體進行深層的考察。
優點:臨床法的運用,能夠提供對多種多樣的現象和整體人的機能的觀察機會,能形成無數新的假設和觀察。
缺點:1、個案的推廣問題。
2、確定因果關係的問題。
3、在臨床研究中,研究人員的主觀推斷往往會妨礙研究的客觀性。
相關研究。相關研究主要運用測量與統計的方法,在相同條件下考察一組被試的兩個或多個變數之間的定量關係,由此確定被試之間在某種人格特徵下的差異,在多種人格特徵之間、人格特徵與別的因素之間的聯繫或相關性情況。
優點:1、相關研究一般比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更容易操作,且更節省時間。
2、由於相關研究無需嚴格控制與操縱變數,這使得其結果比實驗研究更可能符合研究物件的自然形態與實際情況,減少研究的認為因素,提高其生態效度。
3、相關研究使我們可以研究實際上或倫理、法律上無法控制或操縱的變數。
4、在現實中存在許多不同因素之間相互作用、互為因果的關係,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沒有必要通過實驗法來確定他們之間誰是因,誰是果。
缺點:相關研究的結論充其量只能表明事物之間有無關係或聯繫,它無法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而且,看似相關的兩組變數很可能只是一種表面上的相關或假相關,或者他猛可能同時受第三個變數的共同影響,即兩組變數只是構成一種共變關係。
實驗研究。要求嚴格控制條件,系統地操縱某個或多個變數(引數),以期導致另一個或另一些變數(因變數)的某種變化,據此作為因果性的推論。
優點:客觀性、可操作性、可驗證性、可重複性。
缺點:研究者對變數的操控導致人為的影響難以排除。
2人格的發展。
2.1人格發展的問題。
2.1.1基本問題:
2 展還是穩定?
兩種觀點:是外在需求的發展,而不是內在的發展——定型派。
注重人們的直覺努力而不是外在環境——發展派。
人格變化的條件:重大的生活事件、教育、環境的變化\
2.1.2一般問題:
人類個體出生以後,約有10年或更長時間不能獨立。
人類行為主要是社會行為,與動物世代相傳的固定行為模式很不相同。
人格發展是一個連續過程,早期的發展是後期發展的基礎。
個體人格發展的趨勢既遵循一個共同模式,又存在極大的個別差異。
2.1.3具體問題。
嬰兒期人格發展具體問題。
嬰兒進食和依賴性問題(口腔欲望的滿足與否,能夠形成安全感與否的問題)
視覺注意和環境刺激問題。
刺激剝奪和社會性隔離的影響。
社會性依戀的問題。
幼兒期人格發展的具體問題、
1 .排便訓練問題。
攻擊性與性的社會化問題。
好奇心和尋求資訊。
第三章 古典精神分析與新精神分析的異同。
1、人格結構:強調自我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2、人格的發展:強調文化和社會因素對人格的影響;
3、人性的態度:人本善,有理性,能自我發展;\
4、兒童發展的研究:關注兒童早期經驗產生的心理結構;
5、研究方法:重視心理實驗和跨文化研究。
前意識:資訊被轉化為“意識”之前,首先進入“前意識”區。
潛意識:精神世界中“意識”之外的部分。人們意識不到的衝動和願望都存在於“潛意識”之中。
個體潛意識:潛意識的表層,包括被遺忘的記憶、知覺以及被壓抑的經驗。
1.以“情結”(即富有情緒色彩的一連串的觀念或思想)形式表現。
2.相當於佛洛德前意識概念。
3.最深層的根源是集體潛意識;
集體潛意識。
指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世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
佛洛德精神分析理論評價:
1. 理論的貢獻
第一個綜合性的人類行為與人格的理論,弗氏是建立心理治療體系的第一人。
開創了人格研究的眾多領域,推廣了心理學原理和概念。
開創了人格研究的臨床法傳統,創造了一套有效的精神治療方法。
注重人格研究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改變了人們對人性的看法。
佛洛德的開創性研究精神。
2. 理論的不足
過分強調無意識和人的生物性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作用。
以變態心理所得資料推斷常態心理。
理論及其假設不可驗證,概念比較模糊。
所使用的個案資料存在偏差(資訊來源於富裕有教養成的家庭,且經佛洛德篩選,有意無意地讓病人說出他想得到的資訊)。
忽視並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響因素如社會文化作用。
人格結構重要的原始意象指集體無意識中的什麼內涵。
人格面具(persona):指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或精神的外部形象。
其目的是表現一種對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得到社會的認可。
阿妮瑪(anima):指男性心靈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
阿妮瑪常見的形式是男人對於色情的幻想。他們會通過色情電影、脫衣舞表演、想。
入非非做白日夢等來滋補他們的需要,這是阿妮瑪天然的、原始的特徵。
阿妮姆斯(animus):指女性心目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
消極的阿妮姆斯與死神和惡魔緊密相連→莫名其妙的惰性,不可理解的情感麻。
木,內心深處的精神危機→一種極度的空虛感。
積極的阿妮姆斯給予婦女勇氣及某些時候必不可少的好鬥性→創造性→
對知識及真理的追求,將其領向自覺自願的活動。
陰影(shadow):是人的心靈中遺傳下來的最黑暗、最深層的邪惡傾向。它尋求向外。
部投射,但它的本性卻是生命力、自發性和創造性的源泉。
自性(self):它是集體潛意識的核心,其作用是協調人格的各組成總分,使之達到整。
合、統一,即自我實現。
新的精神分析對我們的教育有什麼啟發。
尊重兒童自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尊重兒童的內在需要,並給予無條件的關注和充分的自由,培養兒童健全的自我;為兒童的成長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第四章。特質(trait)是指個體內在的系統和傾向,這種系統或傾向使個體以獨特的方式知覺。
情境,並對各種極不相同的情境做出相同的反應方式。
特質論的理論淵源:古代的氣質思想。
氣質與類型的關係。
是指在人口中可以因被覺察到的特點而歸入一個群體的人。特質是在個人的行為中重複出現的特點。
類型由特質構成,且總是可以分解成多種特質,反之則不行,即特質與類型之間不。
是一種可以互換的關係;
人們擁有的是特質,但是他們屬於某種類型。
五因素的內涵。
神經質(neuroticism):反映情緒狀態的穩定性以及內心體驗的傾向性;
外傾性(extr**ersion):反映個體ns的強弱和動力特性;
開放性(openness):反映個體對經驗的開放性、智慧和創造性;
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人性中的人道主義及人際取向;
認真性(conscientiousness):反映自我約束的能力及取得成就的動機和責任感。
五因素的證據。
跨文化的一致性
自評與他評的一致性。
與動機、情感及人際機能有關
來自臨床方面的證據。
5.特質理論的評價。
定量的研究方法,減少了偏見和主觀性;
有效的應用價值,特質測量已廣泛用於衛生、教育、工作等領域;
導致了大量的實證研究;
特質因素的不確定性實質上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主觀性;
關注行為的描述或預測而不是改變或發展;
沒有解釋特質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幫助那些有極端特質的人;
缺乏統一的理論框架。
行為主義為什麼向社會學習理論轉變。
人的學習與動物的學習有本質區別,人有自己的思考。
通過間接經驗學習,社會學習學習理論家認為,條件反射只是一種低級的學習方式,人的大量行為都是通過觀察、模仿獲得的。
個體成熟以後的學習大量是在無強化的情境中產生的。
懲罰。行為之後給予厭惡刺激或撤銷正面刺激,目的減少行為。
負強化。行為之後撤銷厭惡刺激,目的增加行為。
正強化。行為之後給予獎勵,目的增加行為。
結果預期與效能預期。
結果預期:指個體認為其行為在多大程度上會導致某種結果的預期。
效能預期:是個人對自己能否順利進行某種行為以產生一定結果的預測。
行為習得與行為表現。
行為習得指通過後天的不斷學習獲得的行為。
大多數情境中,行為儘管沒有表現出來,但學習卻已經發生,只不過缺乏足夠線索誘發而已,這就是潛伏學習。
同時,榜樣行為是否習得與是否表現出來所依賴的條件是不同的;直接的強化在榜樣行為是否習得的過程中並不是必要的,而在是否表現過程中卻是舉足輕重的。
離開了強化,行為還能不能生存(不確定,只是有這樣的筆記)
強化與行為習得。
強化針對行為反應而不是針對有機。
體強化未必是令人愉快的刺激。
強化包括正強化和負強化,兩者都導致反應概論上升。
負強化與懲罰不同,應儘量避免使用懲罰。
強化既可以是連續性的,也可以是間歇性進行。
強化的作用是塑造行為的基礎。
強化可使行為不至於退化。
強化的效果是改變行為的概率。
強調及時強化。
第六章。人本主義的信念。
人本主義的基本內容。
人的責任:在特定的時刻,行為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人們最終要對所發生的事情。
負責,個體是自己生活的主動構建者。
此時此地:只有按生活的本來面目去生活,我們才能成為真正完善的人;只有生活。
在此時此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個體的現象學:“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
人的成長:當人們眼前的需要得到滿足後,他們不會感到滿意,而要積極地尋求發。
展,需要立刻得到滿足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健康的人格是怎樣的人格。
機能健全者。
能接受一切經驗;
自我與經驗和諧一致;
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2016.06 一 名词解释。1.特质。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是 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有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价作用,并有引起和导致一贯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能力。中心特质。概括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 格结构的主要成分。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是构...
人格心理学之自我心理学解读
第四节自我心理学。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亦称做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它是s 弗洛伊德后期理论奠定的基础,以及在他逝世后由安娜 弗洛伊德 哈特曼 埃里克森等人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或理论体系,并代表着正统的精神分析运动的新发展。自我心理学由哈特曼正式建立并广为发展。一 自我心理学思想的形成。一 弗洛伊...
人格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潜意识 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3.观察学习 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 榜样 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