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学。
1.教育。1)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一.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4.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5.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4.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5.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6.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三.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 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四.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 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教育的科技功能: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教育的人口功能:1.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2.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3.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4.有助于人口迁移。
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现代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迁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概念,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外延。
它不仅仅包括以经济和技术指标为基础的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还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等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以及人的观念、心理、,人格上的现代化。其中,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
社会发展变迁必然会对教育带来冲击和影响,社会现代化必然要求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要求,必然要求教育的现代化。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经济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互动,汇合成一个全球社会的历史过程和趋势。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文明也正在进行重构,异质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传统与现代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全球化浪潮之下,世界开始关注人类生存的共同性问题,并尝试从教育的角度帮助人们去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形成全球性的教育论题。
教育全球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教育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因此,教育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知识经济、1、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依托。
2、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
3、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振兴教育事业:
1)树立先进教育理念 (2)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3)纠正各种畸形现象4)实行教学教材改革 (5)提倡多种办学模式 (6)加大教育投资规模)
信息社会、:1. 应该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物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3. 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
4.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所谓多元文化,主要指关于文化形态及处理不同形态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念。而今,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多民族国家必须直面的挑战。
其中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⑴多元文化作为解决文化冲突的基本理念,是抵御诸如文化殖民等形式的文化侵略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防诸如故步自封等形式的文化保守行为的有效方式;⑵多元文化石解决教育和学校内部文化冲突,促**族融合的重要手段;⑶多元文化促进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助于确立平等、接纳和宽容的态度和价值观;⑷多元文化促进教育民主的发展,有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5)多元文化促进教育模式的多元化,表现为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在促进各种文化和不同社会群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二)环境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三)教育(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实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条件。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1. 从外部环境方面来说,它要求社会的发展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前提,它依赖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包括家长的职业类别和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和自然结构;依赖于社会发展的状况,包括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态以及公民整体素质等。
2. 从教育系统内部来说,它依赖于教育自身的状况,包括学校的物质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者的水平等方面;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积极协调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成为一股适合儿童需要的合力。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
总结: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两方面,也有人把这种促进作用概括为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功能: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不好的是人类社会;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在于其必须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教育必须拒斥现实社会对人发展的不利影响;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需要来制定,以便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1、教育目的永恒不变。
2、教育目的是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
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二、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1、个人的一切发展依赖于社会,离开了社会的个人是不存在的。
2、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目的。
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并没有一个孰重孰轻的问题,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也没有一个谁正确谁错误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权衡与选择,要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与侧重的。
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必须体现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四章。1.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和技能的教育,狭义教育是一发展人身心为目的的学校教育。2.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是教育过程的主体。4.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是教育区别...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1 教育的功能。1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功能。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
教育学心理学
单选题 1 以下哪位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选d a柯姆斯 b马斯洛 c罗杰斯 d 皮亚杰。多选题 1 学生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选abcd a 主动性 b 被动性 c 间接性 d 计划性。2 以下哪些是影响人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 选abcda 营养 b 情绪 c 环境 d 饮食 填空题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