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验: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量。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4、动作技能:是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
5、编码:把短时记忆的信息改变成为容易加工和接受的形式的过程。
6 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是为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
7、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8、教学: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做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9、发展: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技能构造上的变化。
10、前摄抑制: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过的内容。
11、倒摄抑制:指以后学习的内容干扰以前学习的内容。
12.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所表现出符合于公众**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13.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组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5.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16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
17、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18、讲台效应: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
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是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
19、个体化社会: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20、组织者:指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21、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22、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
23、过度学习: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
24、民主式领导:以组成团体的成员为主人,并以多数取决的方式处理团体事务的领导方式。
25、智商:表示儿童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关系,即智龄与实际年龄之比(比率智商)
26、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
27、技能: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来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28、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以分为胜利的疲劳与心理的疲劳。
29、禀赋优异儿童: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
30.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直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31.迁移:是学习的普遍现象,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
32.学习: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33、隐蔽课程:即学校中各种超出正式组织的学校活动范围,教学大纲或课程计划没有规定,教师没有正式讲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学习的、带偶然性、没有组织的和非正式的活动。
34、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他包括三个要素,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35、头-尾梯度:发展的进行有若干基本的方向。尤其是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陈祚头-尾梯度。
36.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37、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练习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38、动机性遗忘:费洛伊德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使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39、起点行为:指学习者学习技能开始前得状况(准备状况)。
40、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的自我评估或衡量。
41、智能不足儿童:指具有在心智发展期间所显著表现的低于平均的心智功能与缺陷性的适应行为的儿童。
42、凯勒计划:是由心理学家凯勒开发的个别教学系统,简称psi
43、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学科。
44、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性思维为目标,已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
45、情绪困扰儿童:是指经常为莫名其妙的紧张与焦虑所困扰的儿童。
46、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
47、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指课堂用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变现。
48、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49、上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是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也就是说,当认知结构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50、下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51、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52、学习(广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会与那个情景的行为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如疲劳、及药物反应等)来解释的。
53、学习(狭义):特制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合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54、教学评定: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55、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56.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57、测量:测量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测量是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是借助于测验来进行的。
58、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以往“先快后慢”的规律,他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59、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寝室)
60、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61、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62、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容合组织。
6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教育心理学a名词解释总结
1 测验 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量。2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3 首位效应与近位效应 一般而言,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首尾部分印象较深刻,从而形成学习的这两种效应。4 技能 是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
历年教育心理学A名词解释总结
观察学习 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顿悟 是指人的思维的突变或飞跃。移情 泛指一个人将自己对生命当中某个重要人物 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现。元认知 任何以认知过程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言语直观 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即关于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 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 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 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认知 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 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和言语等 无意识 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