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1学年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一、概念:1、行动研究(19):是应用型研究的一种方式,用来回答一些与教学或课堂有关的具体问题。
这种研究可以由教师、学校管理者或其他的教育专家来完成,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2、相关研究(17):主要用于探索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相关研究的基本程序是,在两个或多个变量上测量每个被试的数值,然后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式来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3、最近发展区(44):是维果斯基用来解释儿童怎样学习的一个概念。儿童在指导下借助**的帮助所能达到理解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4、 客体永久性(3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任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5、普雷马克原则(108):也叫祖母原则,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简单地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化等级,在强化等级中,处于较高一级的强化物比处于较低一级的强化物更容易引发操作行为,所以,处于较高一级的活动可以强化处于较低一级的活动。
6、自我效能感 (120):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种活动的推测和判断。它的形成受到个体以往生活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个体自身的情绪与生理状态和言语劝说等因素的影响。
7、成就动机 :是个体追求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活动任务,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
8、概念同化 (191):是指利用学习者已有的概念,通过直接定义的方式向学习者揭示和说明新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过程,这一方式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中。
9、学习迁移 (258):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换句话说,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
10、内部动机(278):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11、替代强化(119):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12、负强化(108):是指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13、学习的顿悟说 :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刺激和反应之间逐步形成联结的过程,而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14、认知结构(266):是个体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编码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个体在先前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15、发现学习 :经过自己的探索,从不同事例中独立地发现知识,掌握规律或原理的学习过程。
16、先行组织者(150):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教师通过使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学生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
17、 学习共同体 :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分享各种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18、智慧技能学习 :主要指对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
19、上位学习(147):概念同化的一种。指已有的若干概念较为具体,而新概念是更为一般、更为抽象的概念,这时新旧概念的关系属于上位-下位关系。
20、下位学习(147):概念同化的一种。指新学习的概念较原有概念更具体,这时新旧概念的关系就属于下位-上位关系。
21、连续接近技术(115):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使他逐步形成这种行为。也就是说,实验者有选择地对有机体作出的接近最终行为的各种反应给予强化,而不是等待最终期望的那种行为自然出现后才给予强化()。
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22、效果律(104):凡是在一定情境内引起满意感的动作,就会和该情境发生联系,其结果是当这种情境再现时,这一动作就会比以前更易于再现。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不适感的动作,就会与那一情境发生分离,其结果是当这种情境再现时,动作会比以前更难于再现。
这就是桑代克三大学习率中最重要的效果率。
23、有意义学习(145):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间建立起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实质就是学习者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并经过分析、比较,最终整合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24、图式(29):皮亚杰用来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的概念。图式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25、观察学习(117):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是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把完成某一活动所需的各种反应技能整合成完整的行为模式传递给观察者,使其获得新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26、陈述性知识(183):是关于“是什么的”的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描述了事物的特征及其关系,是关于既定事实、定义及事物间的规则和原理等。
27、程序性知识(184):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有关,涉及某一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性步骤。
28、正迁移(258):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学习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语法等。
29、负迁移(258):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阻碍作用。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的情况,从而阻碍了对英语语法的掌握。
30、教学设计(300):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称为教学设计。
31、课堂管理(328):是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悦和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等,采用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管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措施。
32、多元智能理论(70):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或多或少都拥有八种类型的智力,每一种类型的智力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能够解释不同个体的智力差异,且各个系统间可以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活动。
33、心理健康(350):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内外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能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34、自主学习: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老师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35、合作学习:开展师生间和学生彼此间的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的过程。
36、课堂问题行为(344):就是学生违反课堂教学规则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本不该出现,但是学生故意让它出现”的,它破坏了课堂学习活动的连续性。
二、简答。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08)
答:斯金纳认为行为的变化是由强化导致的,要控制行为就要对强化进行控制。强化是否成功,与强化物和强化方式分不开。
1 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在环境中呈现引起满意结果的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负强化是指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2 惩罚。惩罚也是一种改变行为的方式,是减少不期待行为的发生频率的过程。依据刺激是呈现还是移除,惩罚可以分为呈现性惩罚和移除性惩罚。
3 强化程式。
强化程式指行为接受强化的频率和时间的描述。可以分为连续强化与间歇式强化。连续强化即即时强化,是对每一次期望的反应都给予强化。
间歇式强化即延缓强化,对多次期待的反应给予选择性强化。间歇式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固定时距强化、变化时距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变化比率强化。
答:行为的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们是否将重复该特定性为,后果的类型及出现时间的选择能加强或减弱此行为。
1)强化的类型凡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可分为社会强化、信物和活动。
同一物体对不同人而言,强化的效果会不同,甚至有可能截然相反。
2)强化的程序。
强化的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强化的程序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断续强化程序。断续强化程序又可分为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
如果在一个适当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强化,这叫连续性强化。如果只在有些而非所有的反应之后呈现强化,这叫做断续性强化程序。
教师作为强化的操作者,应当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已经恰当的方式的组合,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
2.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
答: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主要经历一下四个过程:
1 注意过程:观察者对榜样进行观察的过程。此阶段,榜样和榜样行为的特点,观察者的特点,以及观察者和榜样的关系都会影响这一过程。
2 保持过程:观察者对榜样示范信息的储存。观察者对所观察到的行为在记忆中以言语或图像等符号形式进行储存,此阶段对进行编码的符号系统的选择就显得极为重要。
3 动作再现过程:观察者根据储存的信息亲身再现榜样行为。观察者对榜样信息的储存和提取会对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
动机过程:上述三个过程后,学习者可能会将所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出来。
3.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答: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或所形成能力的不同,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的学习。
1 言语信息的学习是以言语信息为媒介而获得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能复述这些信息来确认其是否掌握。
2 智力技能的学习则指导个体“怎么做”,是学生掌握概念、规则并将其运用于新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过程性知识。
3 认知策略的学习是学生自主调节和控制自身内部的认知过程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能帮助学习者控制学习过程并更好地完成任务。
4 动作技能的学习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通过有组织的、协调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
5 态度的学习则是习得一种影响个人对其行动进行选择的内在心理状态的过程,会影响到个体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1.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12.诱因13.学习迁移14.知识 15.知识领会16.内化17.品德18.社会规范19.社会规范的学习20.社会规范认同21.偶像认同22.价值认同23.认同学习24.规范的信奉。1.经验 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识,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 教育 复习题
本次考试内容以 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向葵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教材为主,考试题型有 填空题 判断题 选择题 简答题 案例分析题。一 填空题 1 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并被誉为 2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 一是 的研究方法,二是 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属于 ...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本次考试内容以 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向葵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教材为主,考试题型有 填空题 判断题 选择题 简答题 案例分析题。一 填空题 1 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并被誉为。2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 一是的研究方法,二是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属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