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发布 2022-10-18 18:49:28 阅读 2557

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更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规律、教学规律,还应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a如何教b如何学c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的a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b个体差异(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要涉及a敬业精神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教学风格。敬业精神包括a热情b责任心c不断反思d总结经验e提高专业水平;专业知识包括a学科知识b教育观念c学习和教学原理d学科教学知识。专业技能包括a教学设计b材料组织c信息交流d教学活动组织e课堂管理f教学评价和管理。

教学风格主要涉及教师在a课堂管理b教学组织c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影响。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从宏观上看,教学内容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一般表现为a教学大纲b教材c课程。

教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标、图象、动画。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a学习过程b学习方法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尤其社会环境关系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有直接作用。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五种要素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e教学环境,三种活动过程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过程是通过与教师、学生、教学信息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学习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端正态度。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进程,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和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它包括a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评判b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分析c教学后的检验反思。

在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上,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是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迁移d心理健康e教师心理。

中学教育心理学对新课改具有a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19世纪末。

2023年,桑代克(美)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以及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的改进。

2023年,布鲁纳总结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现为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1867-2023年,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这本书被认为是“奠基了**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

卡普杰列夫202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是**(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十月革命后,前苏联开始以马列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教育心理学理论观点,建立教育心理学体系。贡献较大的是a维果斯基b布隆斯基c鲁宾斯坦。

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研究,创立心理学“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观点。

布隆斯基强调儿童的个性统一性及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性的综合研究。2023年发表的《科学的心理学概论》对反对心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潮起到积极作用。

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也在活动中形成。

赞可夫开展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推动了前苏联的教育改革,还形成了一门具有自己特点的学科---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其主要标志是出版a彼得罗夫斯基《年龄与教育心理学》b加梅佐《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联想-反射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反射在大脑中形成暂时神经联系而获得的,联系就是联想。

学习的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活动形成的,动作是学习的基本单位,活动向高一级成熟阶段的过渡就会导致发展。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运用人际关系层次测定的方法对个体获得系统的特征的规律、人格化过程的规律,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初创是20世纪20年代前,成熟时期是20世纪60-70年代末,完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后。

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特点:a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b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最有代表的两个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c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的心理学是在清末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

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2023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廖世承2023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陆志韦2023年翻译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2023年主编《教育心理学》(讨论稿)出版,高校开始开设教育心理学课程。

2023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正式出版,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2023年以来中国的教育心理学初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如a邵端珍提出“知识分类的学习与教学”理论b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理论c林崇德“智力发展”理论。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岁;童年期岁;少年期岁;青年期-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a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b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c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脑电波的研究表明,第一个脑电波“飞跃”现象出现在6岁左右,第二个出现在13-14岁。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更强。

记忆是智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心理条件。中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最佳期。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是a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b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c抽象记忆占优势。

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是a个性化的情感b浪漫主义的情感。

20世纪60年代,皮亚杰(瑞士)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基本内容包括a建构主义的发展观b认知发展阶段论c影响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1)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2)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3)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4)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5)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a感知运动(0-2岁)b前运算(2-7岁)c具体运算(7-11岁)d形式运算(11-16岁)。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思维特点是自我中心脏;小学生一般都达到了具体运算阶段(能画出具体路线图)。

皮亚杰提出,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是a成熟b练习和经验c社会性经验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皮亚杰说,知识**于动作,而非**于物体。这里的知识,是逻辑数理知识。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主体改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是介于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是主体对环境的能动适应。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同化与顺应。

自我调节是实现平衡的内在机制和动力,是认识活动最一般的机制,它使认知结构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所以,皮亚杰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a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b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皮亚杰从思维和语言两方面研究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而是与同**有质的差异的、有独特心理结构的个体。

自我中心的语言有三种表现形式a重复b独白c集体独白。这三种语言都不具备交流功能。

到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言语逐渐具备交流性,能够开始相互交谈。

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且遵循一定的顺序。每个阶段之间不可逾越、不可颠倒,前一阶段总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但是,教育目的就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所以总要先行一步,加快儿童智力的发展。

维果斯基(前苏联)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b心理发展观c内化学说d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制)。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的,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表现为a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b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c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d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1.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12.诱因13.学习迁移14.知识 15.知识领会16.内化17.品德18.社会规范19.社会规范的学习20.社会规范认同21.偶像认同22.价值认同23.认同学习24.规范的信奉。1.经验 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识,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 教育 复习题

本次考试内容以 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向葵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教材为主,考试题型有 填空题 判断题 选择题 简答题 案例分析题。一 填空题 1 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并被誉为 2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 一是 的研究方法,二是 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属于 ...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本次考试内容以 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向葵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教材为主,考试题型有 填空题 判断题 选择题 简答题 案例分析题。一 填空题 1 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并被誉为。2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 一是的研究方法,二是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属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