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10-18 13:43:28 阅读 8926

1、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德国教授洛采,2023年出版《医学心理学》著作,首次提出了医学心理学的概念。2023年,冯特出版了《医用物理学手册》,用实验方法研究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医学心理学发展开拓了道路。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范围是介于医学和心理学之间内容广泛的课题。

2)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3)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机制。

4)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5)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6)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以及疾病防治。

3、医学心理学的历史阶段。

1)古代:思辨与经验描述阶段。

2)18世纪末—19世纪初:奠定科学基础阶段。

3)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精神卫生推动阶段。

4)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理论系统化阶段。

4、国内外精神障碍的分类体系(了解)

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美国精神病学会组织编写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

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诊断手册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感知觉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对某一事物的各种属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整体的反应。

关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为前提,也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没有感觉就不会有知觉。(2)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都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表面形象、外部特点和联系;都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

8、常见的精神障碍症状(包括定义、特点和诊断意义)重点!!!

一、感知觉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概念:是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增高。

临床意义:多见于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感染后的虚弱状态等等。

2)感觉减退。

概念: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减低。严重时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感觉消失)。

临床意义:多见于入睡前瞌睡状态、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或某些意识障碍时以及癔病、 催眠状态。

3)感觉倒错。

概念:对外界刺激可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常感觉。

临床意义:多见于癔病。

4)内感性不适。

概念:病人感到躯体内部的难以名状、难以忍受的不适,既说不出明确的部位,也作不出清楚的描述。

临床意义:多见于精神**症、抑郁状态及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概念:现实刺激客观存在,但被病人错误或歪曲的知觉。

临床意义:多见于某种特定心理状态,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幻想性错觉:病人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他主观想象的作用,错误地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一种形象。

幻想性错觉与一般性错觉的区别:当时已意识到原事物是什么内容和当时幻想密切相关可见于健康人,尤其富于幻想的人,也见于轻度意识障碍、癔病及精神**症。

2)幻觉。概念:虚幻的知觉,是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按照不同的感觉器官分:幻听、幻视、幻嗅、 幻味、幻触和内感受器幻觉。还有较特殊的思维鸣响、机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

按照幻觉的外部形象分:原始性幻觉、成形的幻觉。

原始性幻觉:又称不成形的幻觉,缺乏具体的形态和明确的结构,如看到一道亮光或红的火花,或不明确的声音,像嗡嗡第响声等。

成形的幻觉:具有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觉形象,如见到完整的动物等。

按照幻觉的性质分: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病人所感知的幻觉形象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幻觉不仅仅位于外在空间,而且是直接通过本人的感官获得的。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清晰,不够鲜明和生动,不具有客观真实性,不完整;幻觉形象不位于客观空间,而位于病人的主观空间之内(脑内);不是通过病人的感官而获得。

1)听幻觉。

概念:在幻觉中最常见,也最重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幻听内容多种多样,听到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声音。可分为言语性及非言语性幻听。

非言语性幻听:如单调的耳鸣声、虫鸟鸣叫声等。

言语性幻听:声音较清晰、能辨男女、熟悉或陌生、出声地点。

命令性幻听:命令做某某事,幻听往往无法违抗,必须遵照执行。

评论性幻听:往往是单人的声音,以斥责、讽刺、嘲笑、威胁辱骂多见,也有表扬、同情的话。

争论性幻听:往往是两人或多人的声音,相互议论患者。

临床意义:言语性幻听主要见于精神**症。

2)视幻觉。

概念:在幻觉中最常见。内容较丰富多样、形象可清晰、鲜明和具体,但有时比较模。

按幻想是否活动或内容是否改变,可分为稳定性幻觉和舞台样幻觉。

稳定性幻觉:形象不活动。

舞台样幻觉:像舞台和电影形象那样活动多变。

临床意义:多见于意识障碍时,意识清晰下精神**症也多见。

3)嗅幻觉。

概念:多见的是一些使病人不愉快的难闻气味,如腐烂食品、尸体、烧焦物品、粪便或化学药品的气味。

临床意义:见于精神**症时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颞叶损害病例则幻嗅常是首发症状。

4)味幻觉。

概念:较少见,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味道,因而拒绝进食。常和其它的幻觉和妄想合并出现。

5)触幻觉。

概念:临床常见的是麻木感、刀刺感、通电感、虫爬感等。

临床意义:多见于精神**症,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

6)内脏性幻觉。

概念:可产生于某一固定的器官或躯体内部,病人能清楚的描述自己的某一内脏在扭转、 断裂、穿孔、或有昆虫在胃内游走。

这类幻觉可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结合在一起。

临床意义:可见于精神**症、癔病、癫痫发作先兆阶段。

7)运动性幻觉。

概念:本体感受器如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和位置的幻觉。

8)特殊的幻觉。

思维鸣响/思维化声/思维回想。

概念:当病人想到什么就听到(幻听)说话声讲出他所想到的东西,病人觉得自己的思想变成了声音。

临床意义:多见于精神**症。

机能性幻觉/功能性幻觉。

概念:临床特征是幻觉(通常幻听)和现实刺激同时出现,共同存在而又共同消失,但两者并不融合在一起。

病人听到外界某个真实存在的声音的同时,又出现与此无关的言语性幻听。当现实刺激作用终止后,幻觉也随之消失。

引起机能性幻听的现实刺激的声音一般多是单调的声音:钟声、流水声、刮风声、脚步声、鸟声、车轮滚动声等。

临床意义:主要见于精神**症。

反射性幻觉。

概念: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另一感官即出现幻觉。

临床意义:可见于精神**症、癔病、癫痫发作先兆阶段。

三)感知觉综合障碍。

概念: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这一事物(包括个人躯体本身)的某个别属性,例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却产生与该事物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感知。

1)视物变形症。

概念:病人感到某个外界事物的形象、大小、颜色以及体积等出现改变。

常见类型: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

2)空间的知觉障碍。

概念:病人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如事物变得接近了或离远了。

3)周围环境改变的感知综合障碍。

概念:病人感到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是不活动的,甚至是僵死似的;或者相反,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急剧的猛烈地变化着。或者,病人觉得周围事物变得似乎是不鲜明的、模糊不清、缺乏真实感(非真实感)。

临床意义:可见于精神**症、中毒性或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等。

4)对自身躯体结构方面的感知综合障碍。

概念:病人感到自己整个躯体或它的个别部分,如四肢的长短、轻重、粗细、形态、颜色等发生变化。

临床意义:可见于精神**症、脑肿瘤、癫痫性精神障碍、脑炎等。

二、思维障碍。

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由感觉和知觉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及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及推理,这整个过程为思维过程。

一)思维联想障碍。

联想障碍可表现在联想的速度、数量、结构和表示形式等方面。

1)思维奔逸。

概念: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快速。

病人表现为语量增多,语流变快,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思维常随着周围环境中的变化而转变话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病人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病人自觉脑子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可出口成章,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但思维逻辑联系非常表浅,缺乏深思而信口开河。

2)思维迟缓。

概念: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 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

临床意义:多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

概念:为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病人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单调,自感“脑子空虚没有什么可说的”。

临床意义:可见于精神**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4)思维中断。

概念:在意识清醒亦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思维突然中断或言语突然停顿,片刻后继之以新的内容,这种思维中断病人不能支配也不能自主。

临床意义:见于精神**。

5)病理性赘述。

概念:思维过程的主题转换中带有粘滞性,停留在某些枝节问题上而抓不住主要环节。

临床意义:多见于大脑器质性损害所致精神障碍。

6)强制性思维或称思维云集。

概念:是指病人思潮不受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涌现出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临床意义:多见于精神**症,也见于急性脑炎,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

7)强迫观念或强迫思维。

概念:某一概念在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病人想摆脱但摆脱不掉。 可表现为某一种想法、某几句话、某些事件的回忆、计数 (强迫性回忆、计数),追究某些毫无意义的荒谬的问题(强迫性穷思竭虑),经常怀疑自己对事件处理是否正确(强迫怀疑)。

强迫思维常可伴有继发性强迫动作。如病人离家锁门外出, 随即在锁门后对是否已锁好门,是否屋内的抽屉锁好产生无端的怀疑,反复疑虑,故又返回家数次反复检查。(前者为强迫性怀疑,继发有强迫性检查。

)临床意义:见于强迫症。

8)思维松弛。

概念:又称思维散漫,病人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话的回答不够中肯,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致使人感到交谈困难,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易理解。严重时发展为破裂性思维。

9)破裂性思维。

概念: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 在病人的言谈或书写中,虽然单独语句在结构和文法上正确, 但主题与主题间,甚至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别人无法理解其意义。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词的杂拌。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 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 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重点。1 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一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蛋白 分子 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二 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 身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三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四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

医学心理学

简述轻度与重度心理障碍区别要点?的眼光来分析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成因,用发展的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织成一个整体。3 知区别要点轻度重度观点来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障碍以及对 效果的预觉的理解性。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1,心理活动 部分出现障碍 严重破坏测。4 转介或转诊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当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