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总结

发布 2022-10-18 13:39:28 阅读 3735

第4章: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行为**的理论。

第三节认知理论。

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

第五节心理生物学理论。

第六节其他有关理论。

第1节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1)潜意识理论

1、意识(conscious) 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意识使个体保持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知觉,对人的适应有重要的作用。

2、潜意识(unconscious ) 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潜意识是整个心理活动中最具动力性的部分。

在正常和**心理机能中均占有非常大的优势。

3.前意识(preconscious )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 是意。

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地带。

二)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1.本我(id,伊的,原我) 存在于潜意识,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生物性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全部能量的目的——快乐原则。

2.自我(ego)在婴儿期由本我产生;与外部世界交往的通道;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内驱力的执行者;是现实生活的承担者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的适应体现着心理健康的水平,标志人格成熟的水平。

3.超我(superego) 按照社会法律、规范、伦理、习俗,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遵循至善原则。

人格是在企图满足本我欲望和争取符合超我标准间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即“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保持平衡。 “自我” 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

3)性心理发展理论。

1.口欲期约至1岁。

2.肛欲期约2岁~4岁。

3.性器期约4岁~6岁。

4.潜伏期约6岁~10岁。

5.生殖期 10岁~20岁。

4)防御机制理论。

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1.压抑(repression)

2.反向作用(formation reaction)

3.置换作用(displacement)

4.退行(regression)

5.投射(projection)

6.升华(sublimation)

五)心理病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认为潜意识里的冲突是导致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潜意识冲突主要指童年时形成的,没有得到解决的冲突。

当本能的冲动不得不以伪装的和歪曲的形式释放时,就是以神经症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躯体性语言”。

第2节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狭义 :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广义 :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 。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又叫反应性条件反射。

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个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配对,最后能引起原来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成为初级条件反射。在初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又可以引起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从而建立次级条件反射。

一)影响经典条件反射的因素:

1.非条件刺激(us )与条件刺激(cs)的性质,越强的刺激,其效果越显著;

和cs时间关系:cs必须先于或同时与us发生;

和us之间一致性,在每次试验中cs与us要同时展示;

4.共同作用次数,cs与us配合次数增多,条件反射增强;

5、以前对cs的体验,如果以前在没有us的情况下已受过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与一个us共同作用时,就不太可能成为cs 。

条件作用过程:

1.强化(reinforcement) 指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产生促进过程,即us的作用过程。

2.消退(extinction) 如果us长期不与cs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

.泛化(generalization) 某些与us相近的刺激也产生条件反应(cr)的效果。

学习行为规律。

1.频因律对某一刺激反应发生的次数越多,行为就越有可能固定保留下来。

2.近因律对某一刺激发生某一行为反应在时间上越接近,越容易固定下来。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工具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关键是描述一个由有机体引起的事件,这个事件对有机体可能是积极的,没有适应价值的,不管是那种,这个事件都会对有机体继后的反应有影响。如果是积极价值的话,倾向于作出同样的行为,消极价值的话,会抑制行为。

正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

负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时的事件。

惩罚: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事件为惩罚。

影响行为强化的因素:

1.直接性当刺激物在行为配合直接发生,强化刺激效果更大;

2.一致性刺激与行为发生的一致性越大,强化效果越大;

3.已形成事件在刺激发生前环境与个体的实际状态具有直接的关系;

4.结果特征强化刺激,因人而异。

3、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观察学习四个具体过程:

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要模仿的行为示范,是基础;

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

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

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某种动机力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推动和支持,都有可能不发生。

第3节认知理论。

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情绪的产生是直接受认知调节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几乎是同时的。

没有不伴随思维的情绪,也没有无情绪的思维。

认知和情感似乎总是交织在一起。

的abc理论

a代表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的核心理论,它是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

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2. beck的认知行为**假说。

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它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又不为人们所察觉。这些假设并不一定都与现实相符合。

错误逻辑推理:

极端思维,即用全或无、非黑即白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

主观臆断,即没有支持性或相关证据就武断做出消极的结论;

选择性概括,即仅凭某一局部细节作出总体的结论;

过度引申,由一个偶然取得的信念不恰当地应用于其他情况;

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事件或情境;⑥个性化,即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3. kelly的个人构念理论

kelly认为每个人都象科学家那样试图主动**和解释这个世界 。人类体验到的威胁、恐惧、焦虑和内疚是认知不协调的结果,也是个人构念太坚固或太松散的反应 。

第4节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和罗杰斯自我实现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

1)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他把人的需要称为“似本能”,需要有先天的遗传基础,但取决于后天的环境。

1、匮乏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必须从外界获取,可激发匮乏性动机并推动人的行为,促使人去获取他所缺乏的东西,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

2、成长性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滞后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课激发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

高峰体验”满足了成长性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

基本观点:1、人的性善论。

2、自我实现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

马斯洛认为,长期处于基本需要缺失状态中的人会产生心理疾病,而缺失性需要的满足则可以避免疾病。

马斯洛的心理**的基本观点是,满足基本需要对成功的**或减轻神经症具有首要的作用。

二)罗杰斯的主要理论。

1、将个人内部的主观意识状态、体验称为现象域、经验域。

2、强调人的主观性是在心理咨询与**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基本特性——“来访者中心”。

3、人性观:人基本上是诚实、善良、可信赖的。这些与生俱来,而 “恶” 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倾向。

4、自我概念:包括个体意识中知觉到的所有关于她的存在的和他的经验方面的东西,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

理想自我:是个体对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我看法。

实现倾向:指的是整体的人,包括意识与无意识,生理与认知,自我实现是实现倾向的子系统,是指意识直觉到的自我实现。

5、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指有机体对体验的估量以及这种体验能否满足实现倾向的评价过程。

6、价值的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内化基础之上的,不是真实的反映个体的实现倾向。

7、罗杰斯认为人是处于一种实现其自我概念过程中的人,心理失调和无效的自我概念密切相关。有效的自我概念允许人们真实的感知其经验和体验,而当经验遭到否认或歪曲时,自我概念很久与经验或体验不一致 ,无效的自我概念使人不能正确的感知其经验、体验,成为人们接受或拒绝他们经验的标准。最终,人们开始相信别人那些同他们消极的自我概念一致的评价,忽视了他们自己的感觉和内脏的直觉,从而逐渐的疏离了他们真正的自我或集体自我。

第五节心理生物学理论。

一)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

二)神经内分泌的研究

三)神经免疫学的研究

四)遗传学的研究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 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 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重点。1 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一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蛋白 分子 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二 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 身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三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四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

医学心理学

简述轻度与重度心理障碍区别要点?的眼光来分析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成因,用发展的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织成一个整体。3 知区别要点轻度重度观点来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障碍以及对 效果的预觉的理解性。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1,心理活动 部分出现障碍 严重破坏测。4 转介或转诊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当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