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我国心理学的发展。
属于哲学心理学—最初的心理学是在哲学里分离出来的。
颜回循循善诱人。
核心在学习心理方面—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实习笃行。
德育心理方面品质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分为知、情、意、行四个阶段。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体现教学心理学思想。
孔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习”指学习风格,方法。体现教育心理学的思想。
2023年,潘菽《教育心理学讨论稿》第一本。
2023年,正式出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日本引进。
2. 西方教育心理学。
2023年,乌申斯基出版《认识教育的对象》一书,后被认为是苏联的教育心理学之父。
202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023年,卡普捷列夫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23年,魏维斯的著作中,世界上第一次出现“教育心理学“一词。
前苏联,拉祖尔斯基的临床观察法,被誉为前苏联心理学的伟大代表。
十月革命以后,维果斯基是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被试验者在不清楚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情况下研究。
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自然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只是控制某一个变量。
测量法 20年代以前仪测量为主,有专门制定标准化的量表来检测。
调查法采用问卷形式座谈。
个案法对某一个人来说。
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性原则(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客观性原则(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系统性原则。
5.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的。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操作内容产品)
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词的理解、流畅性、计数、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
6. 遗传决定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决定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7. 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动机;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8. 气质类型学说:体液说(希波克拉特)体型说(克雷奇米尔)血型说(左川竹二)激素说(伯曼)
9. 气质的特征: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敏捷性情绪兴奋性。
10. 胆汁质(兴奋)夏强—不平衡。
多血质(活泼)春强—平衡—灵活。
黏液质(安静)秋强—平衡—不灵活。
抑制质(抑郁)冬弱型。
11. 2023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
12. 普通心理学分为: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人格特征(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
13.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
能力的构造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欣赏绘画空间想象)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起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
教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
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
3.教学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02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2023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2023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其三,不平衡性。
其四,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岁);童年期岁岁);少年期岁岁);青年期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是指岁到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青年期指岁至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接近的时期。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二)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动作思维,9-12个月开始有客体永久性。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表象思维,泛生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性(只知a>b,而不知b<a)。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守恒,去自我中心。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1.命题之间关系。
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2.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一)人格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2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江西新讯教育江西省 2010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 教育心理学 考试大纲汇编 中学教育心理学 共27页当前第1页江西新讯教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3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 考试大纲。考查目标 教育心理学是我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考试科目之一。要求考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实验事实,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000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 教师资格条例 实施办法 至此,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2001年元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师资格实施工作会议,标志着教师资格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加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