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总结

发布 2022-10-18 04:21:28 阅读 6899

人格的成因。

1 观察人的行为模式→**其成因(了解过去现在的成因)→了解人格。

2 人格成因:遗传体型文化社会阶层家庭早期经验其他(成熟因素、大众传播、同辈团体、出生序)

3 注意:①以上成因对人格特征的每一方面交互影响②各成因对人格的影响程度并随人格特征或随个人而异。

4 讨论范围:气质(情绪性、活动性、攻击性、反应性) 性行为攻击行为。

体型与遗传。

1 体格类型 :①三种极端:内胚型(身体浑圆 、肌肉松软、比较愉快乐观)中胚型(肌肉、骨骼发达、精力充沛、攻击性强)外胚型(肌肉纤细、予人线形感觉、比较内向、压抑)②三种成分连续分布,关键看个人在三种体格上占的比重。

2 三类气质:內朦气质型(舒畅、闲适、乐观) 肌肉气质型(好活动、竞争、果决) 脑髓气质型(压抑、约束、好孤独)

3 小结:①遗传因素的重要性要随人格特征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一类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

而在价值、思想、信念这一类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不重要。②遗传成因和环境成因交互作用。遗传成因对发展的方向以及何种发展容易发生,定出宽或窄的极限。

③多基因系统—-影响人格的有时是许多基因而非单一基因。反应范围—-遗传固定出许多可能的行为结果,而环境决定每一结果的表现程度。

文化成因。1 文化在人生的每一个转弯上,都在调整我们的生活。不论我们意识到与否,丛生到死一直有不断的压力督促我们,去遵循别人为我们定好的行为模式。

2 文化影响我们的喜乐哀伤,影响我们如何面对生与死,如何去看待事物的美善与**。

3 同一文化具有共同的人格特征,如基本人格类型,众数人格和国族性。

4 每一个文化成员都面临特定的基本问题,于是每一个文化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建立一套价值。因此每一个社会对人的情境产生出来的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套显著价值取向。每一个人类团体都认为很重要的五个问题,它们是:

人的天性(恶、善、中性;无常、不变) 人与自然的关系(臣服于自然、与自然和谐、控制自然) 时间焦点(过去、现在、未来) 人类活动形式(存在—自动表达、非成长的由存在进而成长—自我了解力行—行动、实现)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式(直线—家庭目标旁系—团体目标个人—个人目标)

5 任一种族团体同化到另一文化中的速率和程度→该团体自己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另一文化之间的吻合程度。

6 每一个文化中的人不仅在小时候受到类似的子女教养方式的影响,而且也在长大以后接收到类似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的影响。然后这些人长大为人父母之后,学得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有影响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

7人格结构相似性的发展,在维系一个社会的稳定功能是有必要的。这些共同的特征使得个人正好稳定的嵌入整个文化型态里,从社会中找到满足和安全感。

社会阶层成因。

1 孩童时期在家里以及社区各种学习的效果,是造成不同阶层青少年社会行为显著差异的基本条件化因素。文化成因中指出行为模式的发展是由于个人身为社会成员的结果,社会阶层则强调行为模式的发展是由于个人属于大众中某个阶层的结果。阶层的区分通常决定于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等。

2 社会阶层因素:地位角色责任权利种族民族宗教。

3 患病情况:阶层越低→患病率越高高层多精舍官能症低层多心理症。

4 高层克制冲动的低层追随冲动的。

5 体罚和直接表达攻击有关心理的约束和非直接表达攻击有关。

家庭成因。1 父母在养育子女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以自己过去的经验来对待孩子反应。

2 父母对子女行为的影响,至少经由以下三种途径:①父母的行为造成一种情境,引发孩子的需求或动机②父母是子女认同过程中角色模仿的对象③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选择性的奖励。

其它成因和早期经验。

1 成熟因素:个人对刺激的独特的生理反应型态身体因素经验因素。

2大众传播: 刊物中的信息可以鼓励某些动机,劝阻某些动机而影响学童的人格发展。

3 同辈团体。

4 出生序:老大特征。

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行为的差异似乎可以归于文化因素;在同一个文化中,行为差异大半可以归于社会阶层因素;在同一个社会阶层中,行为差异似乎可以归于家庭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方面。

某一个人就某方面来说:就像其他所有人一样,就像其他某些人一样,不像其他任何人。

行为被视作是动机、欲望、需求,及冲突之间挣扎与妥协的结果。

本我自我超我三分法。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但如果真地想弄明白,还是要自己去看去研究,只言片语是不能理解一个大家的思想的。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1.如何让理解人格的概念?其基本特性是什么?一是只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具有的 外壳 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

人格心理学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人格心理学 课程重考复习大纲。一 单项选择题。1 如果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研究人的攻击性,这属于 的观点。a.认知流派 b.行为主义流派 c.人本主义流派 d.特质流派 2.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a.个性 b.人格 c.气质 d.性格。3.对来自理论的 有逻辑联系的两...

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定义 1.罗列式定义 在这类定义中,人格就是一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2.综合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是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3.层次性定义 这类人格各方面的特质分为若干层次,而最高层次的特质具有统合的作用。4.适应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适应环境的功能。5.区别性定义 这类定义强调人格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