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

发布 2022-10-17 05:20:28 阅读 5604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观察是有目的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年知觉。

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4.性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

5.个性是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6.初中生个性的特点有二:一是不平衡,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7.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中学生的智能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8.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9.教学程序是使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10.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

11.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首要标志是注意力集中。

12.中学生社会化得最大课题是要重组自我概念以适应其由一个社会情境到另一个社会情境的转变。

13社会化是从一个“自然人”走向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14.4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15.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长短来划分,课讲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6.中学阶段是辨证逻辑思维从迅速成行到初步掌握的关键期。

17.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迅速)时期。

18.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个性倾向期)和个性心理期。

19.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20.班集体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导向)和激励。

21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2.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教书育人)

23.(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够有效地知道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24.(变式)是教师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

25(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出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容尺度。

26(15-18)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

名词解释。1教学风格:教师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和标志。

2.意志: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自我意识: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的意识。

4.道德品质: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说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5.创设“问题环境”:培养学生观察、寻找和利用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环境。

6.考试焦虑: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说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7.组织教学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创造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学预定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8.越轨行为:是违***规范且不受大多数人赞成的行为,是一种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相偏离或冲突的行为。

9.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指有学习机会的学生,由于环境、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同龄学生。

10.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11.个性: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2.价值观: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容尺度。

13.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即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

14.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而有目的,有意识的关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方面。

15.课堂心理气氛: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气氛。

16.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

17.网络成瘾:指反复多次长时间地上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的一种心理状态。

18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简答题。1.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要经历那些阶段:1模仿2探索3创造性4独特风格。

2.中学生想象力的特点:1有意识现象占主导地位2现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现象中创造性成分增加。

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2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3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4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5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4.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的基本特点:1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2..

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3.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力、效率关系4.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5.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表现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

思维有了预计性思维的形式化倾向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5.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6.

学校教育如何对学生的智能进行培养。

学校教育主要从教师的期望和教育训练两方面来促进学生智能的培养,教室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智能等方面就会表现得越好。

6.教育训练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以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的智能2.用结构——定向教学理论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3.以“动脑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智能4.

以工具性强化训练法来发展学生的智能5.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7..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有以下几点:1.

坚持以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

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6.注意个别差异。

8.中学生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

9.中学生应该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考试前要注意调节情绪。

10.简述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学预定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其基本要求及技巧有:建立课堂教学常规;认真抓好上课的开始环节;创造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11.影响中学生社会化的因素社会因素:(1)社会文化,文化为中学生的社会化规定一个宏观的框架,同时又体现为具体的细节,文化这一因素在个体的社会化早期就已经为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2)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为中学生提供了社会学习的课堂。

学校因素: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系统和有目的的教育行为,因此,学校在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担负着不容推卸的责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些责任和作用主要有:

价值观念的社会化;社会生活知识的个人社会化;理想目标的社会化;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家庭因素:影响社会化的最基本因素是个体成长的环境,或者说是家庭。在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父母的关系、家庭模式、人际关系、感情基调、料理家务的方式、父母的职业、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态度与期望都对中学生的生活、发展和社会化有重要作用。

1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正视现实,适应环境;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相吻合;悦纳自己,自尊自爱;情绪正常,乐于交往;奋发向上,自强自制;心理协调,人格健全。

13.中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14.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应如何教育:早恋弊多于利;引导男女生正常交往;加强性教育。

15.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感;自我评价能力;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闭锁性;社会性。

16.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1)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3)创设合适的环境;(4)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5)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情境;(6)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7)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8)开展“第二渠道”教学;(9)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10)考试模式综合化;(11)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

17.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对中学生的智能进行培养: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和谐的家庭环境,积极的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在孩子面前,父母应该表现得积极乐观,让孩子体会到安全感,父母还应该采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

父母应该多善于培养自己的表达性而没有驾驭性,父母、子女之间不隐瞒情绪,父母应该让孩子能自由的表达可能与其年龄不太合适的天真和稚气,而不是指责他们,父母双方都有独立性,不以婚姻家庭手段加强自己的地位,多指导男孩要以父亲为榜样,女孩以母亲为榜样。

18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1)兴趣;(2)成就动机;(3)归因;(4)“交往”动机。

19.如何促进迁移的教学:(1)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2)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3)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20.如何教中学生获得学习策略:首先,教给学生大量可供提取或选用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其次,训练学生知道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知道需要学什么,再者,学生能够确认自己应该学什么,也是策略性学习这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所必需的能力,最后,帮助学生储存有关学习及学习方法或策略的信息。

21.简述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的心理要素有哪些:(1)确立班集体的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3)培养健康的集体**;(4)树立良好的班风;(5)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教育心理学A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 教育心理学 开始,该书出版的年份是。a 1913 b 1903 c 1923 d 1879 2 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属于。a 思维准备 b 思维。c 感觉运动 d 抽象思维。3 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

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 02111 一 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文章可分为定量研究和。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遗传和。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4.布鲁纳指出,迁移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特殊迁移,另一种是。5.元认知的结构包括元认知的知识和。6.卡罗尔指出,学生学...

教育心理学试题

二 多项选择题。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 反思过程 d 互动过程 e 管理过程 2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 a 敬业精神 b 职业素养 c 专业知识 d 专业技能 e 教学风格。3 以下属于学生群体差异的是 a 年龄差异 b 学习方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