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7期。
socialsciencesedition)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72009
心理学的新视野。
文化心理学的兴起——
张敏。摘要:文化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分支,它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学对待文化的态度发展的结果。
它重视心理的文化性,采用主位研究策略,突出质化研究方法,对传统心理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关键词:文化心理学;文化性;主位策略;质化研究中图分类号:
b84-069收稿日期:2009-01-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9)07-0159-02
作者简介:张敏(1981-),女,河南博爱人,硕士,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公共事务学院助教。
文化心理学是一门通过文化来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心理学分支,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心理学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即文化问题。文化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给心理学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将回顾心理学对待文化的态度与方式的发展过程,阐明文化心理学在对待文化问题上的独特态度,并评述文化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带来的冲击。
隔断了心理与文化环境的联系,从而保证了心理学也可以和自然科学一样超越时间、地点、历史与文化因素来探索解释心理现象的一般机制的普遍规律。“心理学正是靠排斥或超越文化历史来维护自己研究的合理性与普遍适用性。”[1]
20世纪中叶以后,主流心理学家日益意识到心理学中的。
文化沙漠”所造成的研究上的困境[4],他们与文化人类学进行了有效的对话,文化人类学出现了研究的“心理学化”。心理学也通过这种学科间的互动借鉴了很多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如文化、角色、制度,并进行了具有文化人类学特点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于是就出现了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目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既有的心理学理论进行检验,以及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在心理结构、心理能力方面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5]跨文化心理学家将心理学的测验与研究程序带到世界各地进行检验,发现在实验研究中从西方被试身上得来的关于心理机制的描述并不能很好地推广到其他文化的被试身上。也就是说,不同文化间的心理表现是有差异的。于是,心理学研究便走出实验室,接近现实的社会文化生活。
但跨文化心理学仍然承认中心加工机制的预设,他们把这些差异解释为中心加工机制在特定的民族中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或者是因为心理测验与研究本身有缺陷,因而不能提供一个展现中心加工机制的公平机会[3]。所以,其根本目的只是在不同文化环境背景中去验证中心加工机制的存在,从而建立普遍适用的心理学。实际上,跨文化心理学在文化问题上只是做出了退让,并不是真正地关注文化因素,所谓的“跨”文化其实是“贯通”所有的文化。
跨文化心理学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因而对传统的跨文化心理学(cross-culturalpsychology)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跨文化心理学(trans-culturalpsychology),即文化心理学(culturalpsychology),至此,跨文化心理学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取向的心理学研究。
文化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出现,是以2024年斯汀格勒等人主编的《文化心理学:比较人类学发展**集》为标志的。文化心理学并不预设中心加工机制,认为人的心理与行为不能独立于文化背景与内容。
传统心理学将文化背景视为噪音,力图将心理和行为从背景噪音中剥离出来进行研究,但在文化心理学看来,如果社会文化环境是背景噪音的话,那么。
一、心理学对待文化的态度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对待文化的态度与方式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开始的力求包容,到其间的极端排斥,再到今日的重新审视。”
心理学创立之初,冯特便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划分为两部分: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冯特认为对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实验方法是无能为力的。
高级心理过程与语言、神话和风俗等社会文化产物紧密联系,所以要通过分析文化产品的方法来得出更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规律。这使得冯特的民族心理学具有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以至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华生认为,冯特的volkerpsychologie不应该译成。
folkpsychology(民族心理学),而应译成culturepsychology(文。
化心理学)。
虽然冯特在其心理学体系中力求包容对文化的考察,但这种可贵的文化意识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而是被随后的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洪流所吞没了。
心理学为了更好地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学科,便采纳了科学主义的原则,力求向自然科学靠拢。传统心理学将心理过程与结构从外部环境条件中抽取出来研究,社会文化因素成为研究心理过程的一个噪音背景,所以需要把研究对象从噪音中剥离出来。于是,心理与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还原成物理化学生理过程,心理现象在性质上与其他物理现象也就没有了差别。
同时,假设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一个中心加工机制,这个加工机制具有超越性、抽象性和普遍性,“其他所有材料———刺激、背景、资源、价值、意义、知识、信仰、仪式、语言、技术、制度———被认为是外在于中心加工机制的”,心理学应该“将心理机制和结构与外在环境条件区分开”,“把知道的人从知道的东西中抽取出来”。由此,心理学。
所有行为都处于噪音之中”,所以,“所谓的噪音并不是真正的噪音,而是信息。”[3]由此,文化作为“信息”才真正进入到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
心理学在进行研究时是不能将研究对象和文化情景分开的,因为人的心理总是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反映特定的社会文化内容。心理学研究者也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是一种文化存在,他们认识心理与行为的方式和途径,解释心理与行为的原则都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精神。那么,具有文化背景的研究者,对包含文化内容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所得到理论与概念也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支持,理论和概念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根本就无法超越或脱离文化因素,而应该认识到文化因素对于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把文化放在研究的框架之中,凸现心理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与行为的差异性。文化心理学使得对心理的研究从实际的文化语境出发,更接近心理的真实性,沟通了文化与心理的隔阂,提供了研究文化与心理的一种新思路。
研究的文化之外去研究文化心理与行为,强调价值的中立,希望可以揭示出不受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影响的普遍规律与真理。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追求价值的人的心理,“剥离了价值、意义、目的,人也就死亡了。心理学家回避对文化利益的思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6]于是,文化心理学主要采用了主位研究策略,把文化看作是内在于人的,这样文化就成为象人一样的能动主体,从所研究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解释或研究心理与行为[8];提倡研究者应理解并深入到研究对象的文化中,不再追求对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的描述,而是力图从实际情景去理解和解释,使心理学的研究从价值无涉延伸到价值涉入,从而增强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两者之间的文化契合性。
三)研究方法的转变。
传统心理学注重心理的客观性,梦想踏入自然科学的大门,于是偏重于对心理进行量化研究。如前所说,与自然现象相比,心理有其独特性,为了全面地了解心理,应从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出发来开创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文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采用质化研究方法。质化研究产生于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以主位描述的方式来研究人的文化性。质化的文化心理研究方法与传统的实证法主要区别在于:
对社会文化历史的关注,重视心理现象发生的背景与环境,研究者的价值摄入与文化显现,重视研究者的立场体现与角色反思,重视被试对文化的主观建构与个人理解。美国心理学家卡尔雷特在其所著《文化心理学与质化方法》(1997)一书中指出:“为了系统地描述和分析心理现象在不同情景下的意义结构,质化方法已经提供这方面的便利,因此质化方法是文化心理方法学的基石。
”[9]
文化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结果,它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相对开放性的独立学科。文化心理学对于心理的文化性质的重视,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缺陷,突出了质化研究方法,以主位策略切入来理解文化心理与行为,克服了实证主义方法的不足。因此文化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视野。
参考文献:
二、文化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的冲击。
一)对研究对象的理解的转变。
传统心理学强调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认为科学研究对象应该以可观察、可证实的对象为限。把人的心理理解为自然现象,保证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这虽然有利于心理学的科学化,但同时也导致了“人性的物化”与“主体的迷失”。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和行为是具有独特性的,“人类心灵既是自然历史的产物,也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历史的产物。
”生理因素决定个体的大脑与躯体的成熟,文化则是人类适应环境、建构自我的工具。也就是说,生理因素与文化信息交互作用决定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因此,在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时,不能忽略或无视其文化特性。
同时,人的心理生成过程其实也是文化的生成历程,文化不过是心理生活的体现。那么在理解文化与心理的关系时,文化心理学认为两者是相互建构的。“个人生存的文化环境是一种意向世界,人类不断从其生存的意向世界探寻意义与资源,而作为人的意向世界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排列、结构与运作,也以**意义与资源为目的。
”一方面,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意志等心理活动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赋予世界以一定的意义,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另一方面,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又会受到现存的制度文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改变自己的心理,使心理具有文化性。“心理是意向个人,文化是意向世界。意向个人与意向世界是相互依赖的,两者辩证地建构,并通过意向行为与实践进行重组,而意向行为与实践又是重构的产品。
”[3]
文化心理学促使心理学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发生转变,增强了心理与行为的文化意识,从心理与文化的相互建构的角度来研究心理,更接近了心理的真实性。
二)研究策略的转变。
实证主义认为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不应该涉及自己的价值趋向、文化环境等主观因素。因此传统心理学在对心理进行研究时常采用客位策略,即把所研究的文化作为客体,站在所。
1]葛鲁嘉,陈若莉。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文化转向[j].吉林大学学。
报,1999(5).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88.
3]丁道群。文化心理学的兴起[j].心理学,2002(6).
5]杨莉萍。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心理学中。
文化意识的衍变[j].心理科学进展,2003(2).[6]高峰强。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与出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m].沈阳: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5.[8]李炳全,叶浩生。
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辨析[j].心理科学,2004(1).
9]秦金亮。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向:质化研究方法述评[j].山。
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3).
文化心理学
论蒙汉民族的语言和非言语的跨文化沟通。07文化产业管理班,20071106095,张金磊。摘要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 情感 思想的传递。跨文化沟通与一般的沟通有所不同,其关键就是沟通的对象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沟通方式 过程 结果的差异。而蒙古族与汉族虽然在文化背景上存在...
文化心理学
本科课程考查 专用封面。作业 题目 跨国企业多元文化认同的管理。所修课程名称文化心理学。修课程时间 2012 年 2 月至 2012 年 5 月。完成作业 日期 2012年 5 月。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跨国企业多元文化认同的管理。摘要 本文对企业文化冲突及跨文化企业的文化特征进行...
文化心理学
09级应用心理学 看圣雄甘地有感。经典语言 1 评述他没有任何财富,没有任何财产,也没有任何官衔,既不是军事将领,也不是地方首长,也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科学成就。2 和平的 不使用暴力的 不合作。3 幸福来自你的工作和所作所为。经典动作。1 买头等窗被扔下来。2 绝食两次。3 老婆死时掉眼泪。4 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