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22:33:28 阅读 8025

1、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称作皮革马利翁效应。

2、专家型教师:一般指教龄五年以上,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界定方法: 1、学生成绩 2、学校领导认定 3、通过观察教师教学的方法

3、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4、专家和新手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1、课时计划差异(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教学评价的差异(在课后评价时,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

研究发现,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5、如何尽快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1、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2、对教学经验的反思3、认知学徒制4、外部支持。

6、人类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为7正负2个信息单位。

7、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五种习得的性能:智慧技能、人之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8、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和人格特质智力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差别能力人格特质包括焦虑、成就动机、性格内向、谨慎、冲动、自我满足等,对学习影响较大的是学习动机与焦虑。

9、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10、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2、教学专长:

13、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是指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

14、认知学徒制:是2023年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其实质是“让学生以社会互动的方式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

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几率的维护者和家长的**人等多种角色。

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1、学生的先天素质(信息输入如视敏度,内部加工如工作记忆量,信息提取如概念提取速度)2、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智慧技能如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3、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或智力和人格特质)

9、加涅对学生素质分类研究的教育含义:1、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潜能”2、教育应该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a、教育应该考虑学生智力水平的个体差异 b、教育应考虑学生人格特质的个体差异c、教育应考虑学生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 )3、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

10、智慧技能的教学应注重做到“四化”:a、结构化b、自动化 c、策略化 d、条件化。

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或形象图式,语言的出现和发展,用表相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他们的思维具有单维性(两杯珠子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不可逆性(你有兄弟么,有,你兄弟有兄弟么,没有)、自我中心(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一样)、刻板性、不合逻辑(这个病好了另外一个病也好了)等;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具有多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动态性、具体化等特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

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12、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

13、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信任对不信任(0-1岁);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培养自主性(羞耻感);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3-6岁)培养主动性(引发内疚感)建立起适当的性别角色;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岁-青年期)培养勤奋感(容易形成自卑感);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青年期)培养自我同一性(导致角色混乱)

15、自我同一又称自我统合,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统一性成功、统一性拒斥、统一性混乱、统一性延迟)

16、自我概念是指人们对自身的认识、感受和态度的整合,自我概念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与自我概念---自尊--自卑。

17、个体社会化:个体凭借其生理特点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称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

18、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儿童社会化(动作的沟通逐渐被语言代替,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青年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指个人原来的思想、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模式与社会环境不协调,甚至发生冲突,必须断然改变,形成全新的思想、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19、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型、放纵型和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20、发展: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里的变化。

21:、素质:原指个体的遗传生理基础,现指学生的心里素质。

22、运算:指心里运算,即能在心里上将事物从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

20、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21、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持久性与一致性)

22、学生之间的认知方式差异:场独立型(选择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与场依存性(选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学)、冲动型与沉思型、整体型与序列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23、最早的智力量表是在2023年法国教育部委托比奈和西蒙编制的,斯坦福--比奈量表(年龄量表)离差智商: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来确定的。

24、最早提出智力结构差异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美国的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智力、肢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

25、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a、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b、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c、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6、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27、个人特质包括首要特质(林黛玉--多愁善感、重要特质(教师给学生写评语)和次要特质(如爱吃甜食等习惯与态度)

28、性度:具有男性或女性行为特征的程度。

29、性格差异的鉴定:自陈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卡特尔16因素人格问卷)投射测验(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与类型差异两个方面:1、性格的特征差异(美国的阿尔波特将性格特征分成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性格特征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2、性格的类型差异(机能类型说,英国心理学家培因将人的性格区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向性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性格分成内向型和外向型。

独立-顺从说,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将性格分为优越型和自卑型。两维分类说,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内倾-外倾和稳定-不稳定两个维度对性格做出分类。社会生活方式说,德国教育学家斯普兰格将性格区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和宗教型)

30、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得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31、特殊儿童的类型: 天才儿童(智商超过140)能力缺失儿童(感觉障碍包括视觉损害和听觉损害;躯体障碍包括脑瘫等肢体障碍和发作性障碍(癫痫);智力障碍(智力低下);言语障碍包括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和语畅障碍;学习困难又称学习乏能;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注意无法集中、多动和冲动)

32、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33、发展性障碍包括注意障碍、记忆障碍、知觉运动障碍和知觉障碍等原始性缺陷,以及思维障碍、语言异常等衍生性障碍;学业性障碍包括阅读障碍、算数障碍、拼写障碍和书写障碍等(加利福尼亚成就测验、斯坦福成就测验和依阿华基本技能测验)

34、最少限制环境:是指最接近普通课堂又能满足特殊学生特殊需要的教育环境。

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性习论”性习论主张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而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后天的学习。“学知论”学知论主张人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后天学习中得到的。

“知行论”“知”指认识以及作为认识的结果—知识。“行”指认识指导下的行为或实践。“阶段论”

35、学习:是指主题与环境相互作用所以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

3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认知领域(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心因动作领域(动作技能)、情感领域(态度)

37、奥苏泊尔意义学习的五个种类:表征性学习(上海表示城市、小白兔表示一类动物);概念学习(掌握三角形这个概念,理解三角形是平面上由三条边两两相连构成的封闭图形);命题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概念和命题的运用(在已知圆的半径,利用公式c=2par求周长;

解决问题与创造。

38、学习分类研究的教学含义:客服我国教育研究中的非分析思想、从两个实例看学习分类研究的重要性。

39、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学习律、效果律。

40、加涅的认知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观(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预期)

41、奥苏泊尔的同化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学前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发展适宜性教育 dap 最近发展区 是维果斯基提出的,介于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就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设计 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预先进行策划,创设教学情境,以期达成预计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区域活动 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情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

学前教育心理学

一 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 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a 描述 b 解释 c d 控制。2 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 准备律 b 因果律 c 练习律 d 效果律。3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智技能是由 几个阶段组成。a 原型定向 b 原型操作 ...

学前教育心理学

2005年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一 不定项选择。1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所有因素中,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a 言语暗示。b 情绪唤醒。c个人成败经验。d替代经验。e智力水平。2下面属于教学 的是 a文字。b口头语言。c图标。d教学大纲。e计算机。3幼儿交往的主要对象是 a家长。b老师。c陌生人。d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