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行为变化规律的科学。
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分成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
心理系统包括:认知系统、调控系统、心理特性系统、(活动与发展系统)。
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普通心理学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也是研究心理学的最一般的理论,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包含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如何界定学科性质: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但是,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他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里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因此,心理学处于中间位置,因而可以叫做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①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②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③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主动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实验方法分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自然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了适当的控制,但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
3)测量法测量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等。心理测量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
即测验的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测特性或功能的真实性程度。
4)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向被调查人的口头或书面提问,收集有关的心理活动的资料,**心理活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具体有问卷法、谈话法、访问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分析日记、作文、图画、工艺制品、报告总结、回忆录)等。调查法一般用于大量数据的收集,它的最大优点是取样大,被试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操作起来简便易行;缺点是结果缺乏严密性和准确性,被试的回答常有猜测成分,同时调查的数据难于进行因果分析。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记住学派名称、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这个学派主张: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②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
2)机能主义学派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机能心理学主张:①研究意识,并把意识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
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②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机能主义的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
3)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产生在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等人。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与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不同,行为主义学派主张:①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不关心有机体的内在过程和机制;②行为主义强调,人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正是学习和经验决定了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③行为主义要探索的问题主要有: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等。
4)格式塔学派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德国也涌现出另一个心理学派别一一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观点:①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这是和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大相径庭的。
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学派(不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的学派这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早期理论具有泛性欲主义的特点,把性欲夸大为支配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所以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但是,精神分析的研究取向仍存在于心理学的某些研究领域中。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批后弗洛伊德主义者(post-freudians),如a弗洛伊德、克莱因和艾里克逊等,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提出了新精神分析学派。
6)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罗、罗杰斯。人本主义学派主张:①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②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这些看法和精神分析学派是截然不同的。
③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不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的学派)
7)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是在20世纪初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影响下诞生的,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该理论认为:
①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的。②2024年,美国心理家奈塞尔(neisser)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书中指出: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言语报告法、反应时记录法、计算机模拟方法等。
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近年来认知心理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它主要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认知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关系、脑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等。科学家们相信,在21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三、感觉。感觉: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是从认识事物的一些简单(个别)属性开始的。
我们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因此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包括: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平衡觉、内脏觉和动觉。
感觉的编码: 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宫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感觉编码。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①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②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e=1/r,在这个公式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①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它们的强度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才能引起差别感觉,即人们能够觉察出它们的差别,或把它们区别开来。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简称jnd)。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②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关系。
202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他发现,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weber’slaw)。对不同感觉来说,k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即韦伯分数不同。
韦伯分数k越小,感觉越敏锐。
视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产生的。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
后像: ①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②后像分两种:
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
感觉产生的过程:感觉是有体内、外刺激影响感觉器官引起的。在感觉时,感受其余效应器的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效应器不仅执行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产生某种应答性活动,而且参与活动的信息的过程。
韦伯定律:韦伯发现,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取决与刺激物的增量与元刺激物的比值。
掌握各种感觉的适宜刺激、感受器。
知觉的含义: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换句话说,知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1)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宫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知觉还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即具体的人。
(2)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后面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真正运动知觉与似动: ①真正运动: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
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②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等。
错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
我们的知觉有时不能正确地反映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这种现象都叫做错觉现象。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无敌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认知心理学复习自制
认知心理学。实践与应用应结合课本复习 前言。1 从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尔出版了第一本 认知心理学 至今,认知心理学已经有了40多年的发展历史。2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呈现多种理论并存和整合的特点,符号主义 联结主义 建构主义和行为范式的认知心理学并存。3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重视严格的实证...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 2015.02 第1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 名词解释 2.人的心理结构示意图。3.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4.心理学的发展阶段。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诞生时间 代表人物 观点 评价,简答题 6.心理的实质 科学心理观,名词解释 7.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包括。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心理学导论复习笔记
第四章人的毕生发展。1.人的毕生发展的概念 名词解释 人的毕生发展是指人从胚胎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那些关于年龄的变化,这里的变化是指有序的 模式化的和相对持久的,可以从多维度,多方面进行描述的变化。影响人毕生发展的因素有与年龄相关的,在特定年龄段发生的事件,有关历史的时间和偶然事件等。随着社会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