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

发布 2022-10-15 18:47:28 阅读 4169

一、精神分析理论。

freud)弗洛伊德:无意识动机、无意识冲突。

1、拒绝承认人类行为受到意识的支配,人格结构的大部分都是无意识的。【你根本不。

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这有点像我们获得视觉感知的过程。】冰山。

例:结婚动机——对方让你想起自己的父母或是你想要报复的曾经背叛了你的人。

本我(id)【盲目、生物性、快乐原则】自我(ego)【现实原则、意识的起源】超我(superego)【社会家庭规范的内化、盲目压制欲望和想法“你该为自己感到羞耻”、“别再那样做了”】

刚出生的婴儿只有本我。

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受到阻碍并停留在某一阶段以获得满足)口唇期(过早断奶):暴饮暴食、嚼口香糖、抽烟、过于依赖**期(不愿排泄):

强迫、洁癖、吝啬性器官期(三四岁):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潜伏期:压抑。

液压理论:有些受到压抑的欲望会通过梦境和口误以及某些临床症状表现出来。

防御机制:通过抵制不适当的原始欲望来保护自己。例:

防御机制失效——癔症(歇斯底里症)【癔症性失明、癔症性失聪、失忆等】**:自由联想。

核心假设:你所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冲突。一旦你理解了更深层次的冲突究竟是什么,你的问题便会得到解决。

科学与非科学:科学能够做出关于世界的有力**,而这些**是可以被证伪的。精神分析无法被证伪。

无意识在现代心理学中的例子:语言理解、开车、嚼口香糖、绑鞋带付出愈多,喜爱愈甚。

社会心理学关于恐惧管理的研究:恐惧管理涉及到了阈下死亡意念的促发。你报名参加人体被试实验,然后他们会让你坐在电脑前给你指导语“请坐在电脑屏幕前面,屏幕上会显示一些要求你回答的问题,然后问题会出现在屏幕上,比如:

你有多爱你的国家?你对亚洲人有什么看法?”这些问题其实暗藏玄机,你并不知道在电脑屏幕上会有些词语快速闪现,如尸体、垂死。

“阈下”是指低于意识水平。处于死亡意念促发下的个体会具有更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倾向,较少原谅他人。对于来自其他国家的其他种族或人民不那么友好。

这就说明:一些你察觉不到的事情会影响你对问题的看法。

诺伯特。施瓦兹:列举优点。

无意识为何会存在(为何得以进化):欺骗。当黑猩猩受到威胁,他们的毛发竖起以使自身看上去更强壮,从而使其他黑猩猩认为它们比原先想象中更加危险。怎样才能成。

为一个好**呢?无意识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假定,最好的谎言是能够骗到我们自己的谎言。

二、行为主义(john watson、skinner)

观点1:它非常强调学习的作用,你的一切都是经验的产物。知识并非天生必须通过学习而获得。

人性是根本不存在的,并且人类是十分具有可塑性的。约翰。华生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只要给予合适的条件,我就可以把它们变成医生、律师、企业家甚至乞丐和小偷而不用去考虑他的天赋、倾向。人类的自然属性并不存在任何差异,个体差异源于他所受到的不同教育与待遇。

驳斥:“一切都是习得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大量不同形式的证据证实了先天知识和先天欲望的存在。如今的人们已不再怀疑先天因素在人类以及其他动物身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观点2:反心理主义。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内在心理状态如欲望、意念、目标、情感等都是不科学的,并不需要诸如欲望目标等概念来解释人类的心理现象。

这些不可见、定义模糊的东西不能被划入严谨的科学范畴。因此,行为主义者的目标是建立一门科学,将一切不可观测的事情都排除在外。取而代之的是应用,诸如刺激、反应、强化、惩罚以及表示现实世界和客观事件的环境之类的概念进行研究。

驳斥:“谈论心理状态是不科学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科学,尤其像物理或者化学这样较为尖端的科学研究的都是不可观测的事物,他们都在研究人们无法看到的东西、内部机制和内部表征,也可以用来解释聪明复杂的行为。

动物需要强化和惩罚才能进行学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早在斯金纳时代就有证据表明,这是托尔曼(tolman)的经典实验:训练白鼠走迷津。

研究者们发现白鼠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在不断得到奖励的条件下,白鼠跑出迷津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在完全不给奖励的情况下,白鼠依然能越来越快的跑出迷津。因此,奖励有所帮助但并非必须。

有个更复杂的例子能够说明这个观点这个发现表明,白鼠实际上是拥有心理地图的。心理地图是白鼠们用于理解外部世界的内在机制,它和行为主义者所宣称的一切现象都可以通过强化与惩罚而得到解释的观念是截然相反的。

观点3:行为主义者认为,生物种群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别。如果人类与动物并无差别,那你就能通过研究非人类动物的学习过程来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这也是行为主义者的常用研究方法。

这些机制适用于所有领域以及所有物种。

驳斥:“学习没有物种局限性”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动物拥有各种自然反应,你可以训练鸽子啄食,但这只是因为啄食是种自然反应而已。

训练鸽子通过叼啄来脱离某种情境是很困难的,你可以训练鸽子通过扇动翅膀来脱离某个情境,但很难通过训练鸽子煽动翅膀来进食。动物们拥有某些能够为学习情境所引导和利用的自然反应,但重要的是,它们确实拥有某种应对世界的行为方式。

行为的三个主要的学习原则:

1、习惯化:由于重复暴露在刺激环境中而造成对该刺激反应倾向的降低。是通过经验。

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2、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p**lov):在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刺激之间形成连结。条件。

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多次同时重复会引起无条件反应。强化尝试:食物、铃声同时出现。

非强化尝试:只有铃声没有食物。逐渐消退。

相隔一段时间可能自发恢复刺激泛化(恐惧症的形成原因、约翰。华生-小阿尔伯特):老鼠+刺耳的响声无条件刺激:

响声无条件反应:哭泣。

条件刺激:老鼠条件反应:恐惧——害怕小白兔3、操作(工具)性条件作用(斯金纳skinner):

由桑代克(thorndike)提出:经典条件作用中行为是不自主的,而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你自主选择要做的事情,根据你选择的结果,某些选择会变得更容易被采纳。

将小猫放在迷笼中,只要小猫拉动一个东西,它就能够逃出去;拉动一个特殊的杠杆,迷笼就会打开。桑代克注意到,小猫并不会通过顿悟来解决这一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法。相反,它们来回乱窜,做各种尝试,然后逐渐变得熟练。

它们起初的行为都是随机的,一些行为得到了强化,因而保存了下来。这种行为的变化称为效果律,也就是说,行为倾向随奖励而增加,随惩罚而减少。斯金纳对这种概念进行了扩展。

强化导致人们行为反应概率的增加。负强化只是奖励的一种形式而已。在正强化中你接受某种刺激,而在负强化中你回避某种厌恶刺激。引导的行为被称为行为塑造。(训练猪跳舞,孩子拿啤酒)

最根本的强化物是初级强化物,即他们天生喜欢的东西。事实上,初级强化物和负强化物并不常用。(“good dog”+rewarding经典条件作用)——代币法:

他们用一种类似于扑克筹码的奖励来训练非人类动物。应用代币法,你可以提高效率,降低训练难度。

比率强化:间隔一定比例才给予奖励。(every tenth time)时间强化:间隔一段时间。

***:变化比率强化,部分强化效应。

假设你想训练某人做某事,你想要找到一种训练方法,使得他们即便不再接受训练也依然能够持续展现某种行为。那么诀窍就是,不要进行连续强化,间隔强化会使行为持续时间更久,这就是所谓的“部分强化效应”。在此过程中,你并不会抱很高的期望,因此你的行为通常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例:当你的孩子哭着闹着要和你睡在一起时,最差劲的拒绝方法“绝对不行”“不行”“好吧”。这样以后,孩子还是会说“我还想和你一起睡”,你说不行,然后孩子就不停地问你。

斯金纳认为,这些理论可以运用于人类。他认为监狱体系需要改革,因为人们不应关注公正与赎罪,而应当去关注对良好行为的强化以及对不良行为的惩罚。

我们知道刺激与反应并非一一对应。加西亚效应:通常来说,人类和其他动物所患有的食物厌恶是通过某种联系而形成的。

假设你得了流感,感觉非常恶心,与此同时,你又第一次吃了生鱼片。感到恶心和吃新食品之间联系变得非常紧密,即使你在理智上完全清楚并不是生鱼片让你感到恶心,但你依然会产生对于这种新食物的厌恶感。但如果你给动物吃一种新的食物,然后点击它,令其感到疼痛,它仍然会进食这种食物。

味道和恶心之间的联系是天生的,我们深信不疑地说,如果我吃了一种新食物,感到了恶心,我就不会再吃这种食物了。加西亚效应是专门针对味道和恶心的感觉的,并不会发生一般性的拓展。

恐怖症形成于经典条件作用的主张从一开始便是错误的,相反,我们所拥有的某些恐怖症则是进化来的。例如人类和黑猩猩特别容易对蛇产生恐惧感。你可能患有的恐怖症似乎与你的个人经历无关而与人类进化史有着很大的关系。

认知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主动思考者,他们试图去理解世界。他常把儿童称为小科学家。

皮亚杰研究儿童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一个宏伟且远大的目标。他的初衷并不是出于对儿童的兴趣,而是出于他对认识产生的一般规律的兴趣。皮亚杰主张发生认识论,即,认识的起源。

但是,由于他深信个体儿童的发展能够表现出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他才选择去研究个体儿童的发展。“胚胎重演律”,这个短语的意思是,个体的发展,模拟或重演了种族的发展。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完全错误。

皮亚杰认为儿童能形成关于世界的一系列看法、图示或者小型理论。而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机制实现: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反应范围的扩大。皮亚杰举例说,一个习惯吸吮乳房的婴儿可能会去吸吮奶瓶或者拨浪鼓,这就是在改变反应范围了。顺应是改变你的行为方式。

婴儿会因为吸吮物体的不同而改变他的嘴型。从心理上来讲,你拥有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你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便是同化。你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顺应。

皮亚杰认为,这两种学习机制帮助儿童跨越各个阶段。他提出了一个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有很大不同。他的研究方法是要求儿童解决问题并询问他们一些问题。

他发现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他根据这一发现提出了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或者说感知运动期。

在此阶段,儿童只是个纯粹的自然生物。儿童对于外部世界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认识。他们对于过去、未来、稳定、差别没有任何的概念。

儿童只是触摸和**,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在这一阶段,儿童逐渐发展起客体永存性的概念。客体永存性是指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

皮亚杰发现,在六个月之前,只要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婴儿就会认为物体已经不存在了。如:儿童对捉迷藏感到惊奇。

他还发现,稍大的婴儿无法完成a非b错误任务。彼得。格雷将这一任务称为“变换藏身地”问题:

找一个九个月大的婴儿(皮亚杰认为九个月大的婴儿才刚刚发展出客体以及客体永存性的概念),将物体放到一个杯子中,婴儿看不见这个物体。如果你是这个婴儿,你便会伸手去拿。换了一个位置,他却仍然去抓杯子原来的地方。

下一个阶段是前运算阶段。开始的时候,儿童只能通过生理的方式、感知运动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但是当儿童进入了前运算阶段,他们便逐渐拥有了表征事物在头脑中构建世界的能力。

但这种能力是有局限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显著方面:1、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皮亚杰认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完全没有意识到别人眼中的世界可以与自己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

他的证据之一就是“三山实验”。有三座不同的假山模型,你让孩子在模型的一边要求他把自己看到的三山模型画出来,四五岁的儿童便能够轻易做到。但是,如果你要求儿童画出从模型另一边看过去的样子,儿童就会觉得非常困难。

他们很难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世界。皮亚杰在该发展阶段中的另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守恒”,守恒是指物体某方面的特征不会因为其他方面特征的改变而有所改变。比如说一杯水但皮亚杰认为儿童并不知道会这样。

这个概念是非常精彩的证据之一。这就表明儿童在考虑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上存在着局限性。下一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七至十二岁,儿童可以解决守恒问题,但儿童的抽象推理能力仍然有限。因此,对于无限这样的数学概念或者是逻辑蕴涵这样的逻辑概念,超出了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理解范围。最后,大约在十二岁的时候,儿童的抽象推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得以完善。

优势:这些是关于儿童发展的有趣且可证伪的论断。关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缺乏守恒概念的论断能够很轻易地得到系统地检验。

在皮亚杰之前,没有人注意到守恒;在皮亚杰之前,没有人注意到婴儿在追踪和理解客体上存在着守恒的问题。

局限:他是否真正的解释了儿童思维是如何从具体向抽象转变的?或是真的解释了儿童的客体永存性概念是如何从无到有的。

还有些研究方法上的局限,皮亚杰非常热衷于用问与答的方法进行研究。但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儿童并未能完全掌握语言。这可能会导致你低估他们的理解能力。

(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往往儿童越小,这个问题就越明显。最后是证据上的局限,婴幼儿究竟知道些什么?皮亚杰很可能由于研究方法上的局限而系统的低。

估了婴幼儿的理解能力。例如,事实上在现代,婴儿认知已经得到了多年的研究,这些研究都基于某个观点。这是一个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中广泛达成的共识。

心理学导论

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情绪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常见的影响因素有认识因素 气质类型 环境刺激等。一 认识因素。认识在情绪体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同的情境,如果作出的认识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两个同时都想学习开车的战士,结果都没能如愿,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件不顺心的事。但是,甲战士...

心理学导论

心理发展的知觉阶段。神经特殊能 学说。无意识记。对比联想。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需要。人的心理过程。1 神经冲动在单个神经纤维中是 传导的 而在神经系统内则是 传导的。2 记忆是通过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4 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5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的个...

心理学导论

2012年5月16日。保罗布罗姆。推荐阅读书目。心理学 第五版彼得格雷。诺顿读本 格雷马库斯。总体目标 对我们人类的研究现状,人类大脑如何运作,我们如何思考,又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五个子领域 神经科学 大脑反应 发展心理学 人类是如何生长 发育以及学习的 认知心理学 用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