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3:46:28 阅读 4951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论。

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谢尔顿和劳拉。金)

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德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2、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学术背景: 对消极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

消极心理学感兴趣的不是人或人类社会,而是人或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它假定每个人都是有问题的人。它把人看作是一种被动的只会对外界强化刺激做出反应的物,也即只有当你指出出并纠正了他的缺点或问题时,他才做出相应的反应—改正并取得发展。

另外消极心理学过分强调自己的矫正功能,习惯从问题入手来开展工作,这一研究范式使许多心理学家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帮助其社会成员得到改变并生活幸福,但却不知道如何对待良好条件下的社会成员。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侧重于单一的修补功能,其工作重心常常只在少部分问题社会成员身上,而把心理学促使全体社会成员主动发展并生活幸福的功能放在了一边。

社会背景:1.对当前人类社会愈演愈烈的种族和宗教冲突反思的结果。

2.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困惑。

3、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艾库玛尔会议这次会议共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方法和基本结构等问题。这次会议最终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积极情感体验(主要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着重研究人针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情感体验的特征及产生机制),积极人格(对积极人格进行正确分类和界定),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确定如何使社会、家庭、学校、单位等有利于一个人形成积极的人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

2023年11月9日到12日,在内布拉斯加州首府林肯市召开积极心理学高峰会议。这次会议重点**积极心理学的几个重要问题和一些基本概念。

2023年1月赛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在著名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其具体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主要原因、主要研究内容、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艾库玛尔会议。

2023年3月,《美国心理学家》杂志设置了一个积极心理学专栏。

2023年冬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出版了一个积极心理学**。

2023年斯奈德和洛佩兹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正式宣告积极心理学的形成。

4、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 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

积极心理学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消极心理学的反动,强调心理学应实现其本体价值的回归的再次平衡。因为积极心理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她消解了消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心理的片面性,真正恢复心理学本来应用的功能和使命。

二) 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

这主要是因为先前的心理学过分关注人和社会存在的问题,这就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并且限制了人自身正常的积极功能的发挥。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钱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这种积极力量就是指正向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潜力。

三) 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本身虽然不能为人类增添力量和优秀品质,但问题的出现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所以,积极心理学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问题的积极意义,一是多方面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体验。

二、积极心理学的三个研究领域。

1.1 积极主观体验研究: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

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对待过去的积极体验——生活满意,要满意地面对过去就要正确理解过去。从本质上说,人过去的经历对现在或将来产生的影响其实是通过人回忆过去产生的情绪体验起作用的,并不是过去了的事情仍在真实地起作用。每个人都有过去,对于回忆过去的这些事有的会让我们感到愉快,有些则让我们伤心,但不管是伤心还是愉快,这些事本身已经过去,即使我们总对过去的不幸耿耿于怀,这些事件本身也不会改变,但由此产生的消极体验可能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更不幸。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过去。

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对待现在的积极体验——福乐,福乐是指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是一种包括愉快、兴趣等多种情绪成分的综合情绪,而且这种体验是有活动本身而不是任何外在其他目的引起的。

福乐状态几个方面的特征:(1)个体强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从事的活动上;(2)意识与正在从事的活动合二为一;(3)自我意识暂时失去,如一个人暂时忘记自己的身份;(4)能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当前所做的行为活动,也就是说,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大致能应对即将出现的后续行为并能对他做出适当的反应;(5)出现暂时的体验失真,典型的比如觉得时间比通常情况下要快;(6)活动体验本身成为活动的内在动机,通常完成活动就是进行活动的最好理由。

福乐的测量与评估:面谈问卷调查心理体验抽样方法。

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对待将来的积极体验——乐观:积极心理学对乐观持有一种综合论,首先,一个人天生的遗传基因为其提供了一个乐观基准线,不同的人在这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其次,一个人的后天经验和学习则进一步加深了其乐观或悲观的程度。

赛里格曼提到“解释风格”,这源于其习得性无助理论。对于“乐观解释风格”。赛里格曼认为,乐观其实就是一种由学习而来的解释风格。

按照这种观点,一个人之所以乐观,主要是因为学会了把消极事件或消极体验归因于外在的、暂时的、特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具有普遍得到价值意义。

2.1 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

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积极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

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方面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特质,其中引起关注较多的是自我决定论和乐观。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这些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1)提倡研究积极人格特质。主张人格研究不仅要研究问题人格和影响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更要致力于研究良好人格以及影响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

(2)强调人格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认为个体现有的生理机制即是生物体属性本身进化的结果,也是个体行为和社会环境起作用的结果,强调人格是由人的内部生理机制、人的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产物。(3)强调人的能力和潜力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人主动建构的过程,人格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时也应研究人的积极力量,也就是研究人的积极人格的成长因素。

3.1 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

关于积极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积极的国家制度、积极的工作制度、积极教育、积极地家庭系统等。

积极心理学认为,不同文化对人的生活满意度的判断的感觉有很大的差别。在个人主义文化为主的国家中,当判断自己有多快乐时,会理所当然的参照他们的情感,经常感受到快乐是生活满意度的一个**因子。相反,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人们则倾向于参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他们是否快乐,并且在评估生活时,会考虑到家庭和朋友的社会取向。

因此,在不同文化中,人们认为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的因素也是有差别的。

三、主观幸福感体验。

1、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就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的肯定的态度和感受(diener,2000)。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 swb)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狄纳概括了主观幸福感的特点:第一,它存在与个体的体验之中,具有主观性。

第二,主观幸福感不仅指主体没有消极的情绪体验,更是指主体要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第三,主观幸福感不是指个体对其某一个单独的生活领域评估后的体验,而是指个体对其整个生活评价后的总体验。

2、主观幸福感生成的主要理论。

实现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认为幸福是个体各种紧张压力解除的结果,当人的各种心理需要、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体验到幸福感。实现论的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依德的快乐原则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些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需要和目标的实现固然重要,但这种实现后的结果必须与个人或他人的一些潜在标准相比较,相比较后的差异决定了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信息加工判断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认知在主观幸福感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幸福感的产生并不完全由外在刺激引起,它是个体的愿望或已有的经验与外在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或人格特质轮。

该理论强调一个人先天的人格特质和基因因素在主观幸福感生成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个体的长期主观幸福感很可能就是一个人先天就具有的主观幸福感基准点。也就是说,一个总体上郁郁寡欢的人在有些特定的时刻或地点也会有强烈的主观幸福感,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抑郁的状况而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反之,一个总体上快乐的人也会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或场合体验较大的不快乐感,但这也不会影响他是一个快乐的人。

3、影响主观性幸福感的具体因素分析。

1)经济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迈尔斯在分析人均国民收入和幸福感的统计时发现:在贫穷国家里,财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国家越富裕,人民越能感受到主观幸福感。

狄纳有关不同国家的平均生活满意度与其收入的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条件对本国民众的生活满意度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直线式的,也不是很大。

2)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研究发现,多数个体主义文化模式中,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主要是以自我的内部情绪体验为基准,幸福与否全凭自己的感觉。而集体主义文化模式中,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则以“美好生活”的外在社会标准为基础,强调与他的一致性。幸福不幸福由社会标准决定。

3)身体健康状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有众多研究表明,人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能通过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与那些缺乏主观幸福感的人相比,一个主观幸福感体验更强的人,其免疫系统的工作也更有效,更能确保人的身体健康。

积极心理学

经济学研究以 经济人 为前提假设,经济人 假设为功利主义的基本内涵,功利主义是以行为的目的和效果来衡量行为价值的伦理学说,该学说也被称为目的论或效果论。功利主义学说认为,行为和实践的正确性与错误性只取决于这些行为和实践对受其影响的全体当事人的普遍福利所产生的结果,所谓行为的道德上的正确或错误,是指该...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的构建。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组织环境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主张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心理现象,关注正性情感 积极品质和积极组织环境的塑造。本文简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分析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一种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机械学院测控0902 陈树敏。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主张挖掘人类的潜能,以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必然产生重大的影响。一 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类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这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