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3:47:28 阅读 5472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机械学院测控0902 陈树敏。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主张挖掘人类的潜能,以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必然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类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

这种新型的人格理论研究注定作为一种工具将对教育实践,尤其是对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积极心理学着重把人培养成:

1.具有乐观的人格特质。

乐观指个体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体验,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即所谓的“习得性乐观”。一个人若具备了乐观的人格特质,面临困难就会更多地倾向于归因外在因素,并尽所能朝好的方面努力。而这无疑是学生心理健康、能有效应对挫折的一个重要特质。

2.具有自我决定性的人格特质。

自我决定性是指个体自己对自己的发展能做出某种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它对个体的内在动机、社会性发展和幸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具有自我决定性人格特质的人,通常能建立明确的生活方向,对未来充满希望,明白自己现阶段的任务。当然,积极的人格特质还包括许多,诸如:

勇气、毅力、宽容、幽默、智慧等等,对这些人格特质的关注都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帮助。

二、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即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健康成长。有效的社会支持包括情感、信息和物质支持三方面。它可以促进个体在未来应对压力与挫折时,更多地采用积极方式,更好地减少或应对压力带来的伤害。

三、积极心理学观念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尽管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就陆续尝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却常集中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上,使人们无法完整正确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

经济学研究以 经济人 为前提假设,经济人 假设为功利主义的基本内涵,功利主义是以行为的目的和效果来衡量行为价值的伦理学说,该学说也被称为目的论或效果论。功利主义学说认为,行为和实践的正确性与错误性只取决于这些行为和实践对受其影响的全体当事人的普遍福利所产生的结果,所谓行为的道德上的正确或错误,是指该...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的构建。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组织环境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主张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心理现象,关注正性情感 积极品质和积极组织环境的塑造。本文简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分析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积极心理学

一 积极心理学的概论。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谢尔顿和劳拉。金 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 美德和善德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 包括心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