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时间。
五课时。1、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1、能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办法;
2、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抽象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方法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通够通过亲身感受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扰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1、听周围的声音,然后汇报;
2、设法让保鲜袋和自己的身体发声;
3、小结:我们周围充满自然或人为的声音,为我们传递信息。(注:第一部分是听自然的声音,第二部分是制造人为的声音)
2、研究声音的产生。
1、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交流)
2、按要求,把一些物体发声,并进行记录;
1)、将橡皮筋、钢尺、音叉、鼓、塑料袋等物体进行发声;
2)、问:经过这几个活动,你发现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
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反证: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1)、问:既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那声音是否消失了呢?
2)、学生做音叉实验。(注:其实可以将上面几个物体都拿来做一遍,重点是振动时间长一些的物体)
三、小结:声音就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教学反思。本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声音与振动间的关系,开头制造声音是让学生有一定感受,我让学生看书,除了书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哪些声音,接着让学生看书上的几个实验,并且做自己能做的实验,以这里找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最后通过音叉,让学生知道,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在另一个班讲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制造声音,我跟他们说,除了人发出声音外,还可以用其他物体造出声音,然后让他们用自己手头上的东西造声,我则用音叉盒发声,对于音叉,先让几个学生上来摸发声的音叉,后来干脆走下去,让每个学生都亲身感受了一下。
补充:上面的反思是去年下半年上完课后写下的,今天再看这份教案时,我想,上这课时,能不能不要课本,就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最后自己得出声音与振动间的关系呢?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只怕不容易做到。
2、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知道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
3、能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4、能通过动手实践活动**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音量进行对比。
2、研究固体与液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1、讲活动步骤,学生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击桌子的声音。
2、提问:1)、塑料袋里装什么听的效果最好?
2)、坐正身体和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注:这一个活动似乎更实用些)
3、**声音的传播方向。
1、声音是由什么方向传播的?
2、问:怎样验证你们的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
4、小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4、做“土**”并使用。
1、教师介绍制作方法;
2、学生制作并使用;
3、改变线的方向,再试交流新发现。
5、拓展。了解“伏罂而听”的科学道理。
教学反思。本课开头,对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书上用的是塑料袋,没有照搬,而是用了替代的方法,即让学生轻轻敲桌子,做到头抬起来听不到,趴下来能听到,经此来证明声音的传播效果是固体比液体好,对于这个特点,在生活中也有相关的例子,在铁轨上趴下来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声。后来谈了**的原理。
在这一课中,始终让学生注意振动一词,我将其戏称为主旋律。
附:在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的排序中,书中有不同声音在不同物体的排序表中,那个**同样可以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依次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1、能从纸屏上小球跳动的实验推测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了解人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什么叫噪声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4、有保护听力的意识及措施;
5、乐意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难点:正确区分噪声和非噪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问: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史学产生的过程。
1、问: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将学生说的内容归纳、分类。
3、向学生介绍人耳构造;
4、请学生说说,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认识耳廓的作用。
1、耳廓有什么作用?
2、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3、问:如果没有耳廓,听力会有什么影响?
4、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险滩方法。
1、阅读教材上的相关资料。
2、问:什么是噪声?噪声有什么危害?
3、小结:如何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学反思:这一课与前面两课是一脉相承的,先是声音的产生,再是传播,再就是接收,从声源到接受源,是一个较完整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振动一词值得注意。开头一个小鼓实验,带了器材给学生演示了一下,效果不如书上所说那么明显。
我曾让学生看书,问什么情况下才算真正听到声音。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好的,可能他们考虑不到大脑的问题,毕竟人体的司令部是五年级学的内容,书上的听觉系统的结构简单地说了一下。重点谈了耳廓的作用。
最后谈噪声,书中将其定义为让人不舒服的声音,所以我说有相对不舒服与绝对不舒服,这方面举了些例子。
4、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1、能感受人的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3、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难点:区分音调和音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1、猜声游戏。
找一个学生蒙住眼睛,其他同学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位同学说一句话,让这位同学猜猜是谁的声音。
2、问:为什么能猜出是谁的声音?
3、还有哪些物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所发的声音不同?
2、发现声音强弱有差异。
1、放一段的**,放两次,但强弱不同。问:你听到的**有什么不同?(注:让学生体会音量大小的不同)
2、谈话:你能试着用的物体的物体发出这样大小不同的声音吗?
3、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
4、问:你觉得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什么?(用力的大小造成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
第二课时。1、辨别声音的高低。
1、用乐器演奏两个高低不同的音,让学生说有什么不同;
2、发给学生橡皮筋,要求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问:你觉得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4、学生观测并设计实验;
5、学生进行实验,然后汇报实验结果。
6、小结: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2、动手制作。
1、为学生准备一些乐器,请他们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并做出相应解释;
2、我们也可以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乐器,请各组先制定方案,然后向全班汇报;
3、学生动手制作小乐器,调音;
4、用自制乐器演奏一些一段**。
教学反思。本课先让学生搞游戏,辨别同学的声音,游戏的具体过程是,找一个学生到黑板前背对填写,并用红领巾捂上自己的眼睛,然后我让学生站起来用自己本来的声音叫站在前面那个人的名字,之所以要用本来的声音,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声音的不同。但有些名字却叫不出来,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四年级是本学期重新分的班,有的不爱交往的学生不一定熟悉班上所有的人。
游戏过后,谈声音高低的两个因素,音量与音调,并说了影响的因素,书中的实验没有做,最后的乐器让学生看了一下。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知识点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一 声的音产生。1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声音的主要功能是 传递信息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 声音 2 弹拨 敲击 吹气 摩擦 都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3 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有震动就有 声音 震动停止声音就 消失 二 声音的传播。1 声音能在 固体 液体...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练习苏教版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 填空。1.在桌面上放些豆子,敲击桌面,可以看到 听到 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 2.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中传播。研究发现,液体。气体。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不一样,最好。3.声音传播的方向是。4.耳廓的作用是 耳内产生振动的器官是 5.声音的强弱叫做 声音的高低叫做 1 ...
奇妙的声音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奇妙的声音 300 字。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听到窗外有 哗啦 哗啦 的声音,我一。看原来是下雨了。如果你认真地听一下,感觉雨的大小和声音有联系。雨大时的声音。是 哗啦 哗啦 好像浪花喷出泉眼一样。雨后,小水滴从房檐上清。脆地落到地上,发出 滴答 滴答 的声音。当小雨打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