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已被列为高中一年级的必修课,特别是在新课改实施的第一年,我们更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去不断地探索、研究,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
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零起点”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的学生能通过教学逐步提高,但却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这使得有较好基础的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得不到什么提高。
而新课程的设置不再有“零起点”的限制,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这将使所有同学都会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获得提高。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
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有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
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对高一新生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现有信息技术水平。
新课程不再立足于高一新生的“零起点”,而是认为他们在初中已经获得了较为系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从发展的观点看,这也是大势所趋,未来的高一新生应该都能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但目前,至少是前一至两年,高一新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
以今年为例,仍有从乡、镇初中来的新生反映在初中阶段根本就没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将近一半的学生喜欢网上聊天和玩游戏,极少数学生学过网面制作和动画制作,并有少数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很少有学生学过编程;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在初中没有学过信息技术。所以在教学时要根据这些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对高一新生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高一信息技术的教学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分层教学。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高一新生的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完全按新教材统一授课,必然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a、b两类,a 类学生是大部分在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而b类则为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生。
对这两类的学生,我们要区别对待,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
a类是大部分学生,高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主要是按照教材组织教学,让他们通过学习对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合升华,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高一必修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b类学生是高一新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硬件的原故,很多乡镇初中没能按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他们没有学习高一新课程的基础。在高一必修课的前半个阶段,我们要更多的关心这些学生。
在布置练习和任务时,要和a类学生有所区别,让他们通过学习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除了a、 b两类学生,我们也应关注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如对编程、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感兴趣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2、(分组)自主**式教学。
新课程强调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或分组**、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出解决办法。
对于高一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所涉及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软件,如信息的获取中要用到的浏览器,信息加工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我们在上有关这些软件的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是以前所学简单功能的复述,而是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且学生不经过认真探索是不那么容易解决的,以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要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分组)任务驱动式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用得最广的教学方式便是任务驱动式教学。而在新课程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相关软件,而这些软件的使用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开始接触。
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单学会某一个或几个软件的使用,因此,通过“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做练习——评价”的任务驱动学习操作技能的方式会更少地被采用。但这并不是说新课程不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相反,我们要更多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新课程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自由;其次,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表明,目前还很少有学生自己去积极想出问题去解决,只有老师布置适当的任务,学生才会去分析问题,**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才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强调的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时我们应当考核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相比于以前的期末笔试与上机操作考核,我们更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
以前,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但我认为,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我个人认为,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以下好处:
1)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及道德观;
2)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从其他人那里取得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3)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合作,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明确信息社会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做为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做好学生分析,用充足的时间备课,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高知识与技能,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使我们从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实践教学,我进行了如下反思与总结。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强调就教材而备教材,老师怎么 教 学生怎么 学 新课程理念提出 课堂教学是...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
作者 虞希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第07期。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 的学习方式,而作业在这中间担任了重要角色。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满足 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1 由此...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心理学研究也指出 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 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产探索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