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学

发布 2022-10-08 18:31:28 阅读 4898

信息技术教育学: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为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及其实施的学科。

重点: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 首先来自于信息科学和教育科学。

2. 其次信息技术教育学的另一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和认知科学。

3. 第三,逻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为信息技术教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维理论和方法基础,指导着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

4. 第四,信息技术教育学的发展,始终与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相伴而行,同时,又与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乃至生物科学等众多学科密切相关。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学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其形成过程同诸多较成熟的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课程:是学校中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对象和依据。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学科的体系和结构,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法等的教学指导文件。

教材: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自学指导书、实习实验指导书、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等。

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又是教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主要材料。

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四个基本阶段 1)输入阶段 2)相互作用阶段 3)操作阶段 4)输出阶段。

**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的迁移:

学习迁移,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所形成的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就称之为正迁移,这种影响是消极的,就称之为负迁移。

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的迁移可分为如下几类:

1) 知识、技能的迁移2)思维方法的迁移3)学习方法的迁移4)学习态度的迁移。

思维:指客观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过程。

直觉思维: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对于事物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也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

集中思维:指从同一**材料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集中于同一方向,即从同一方向进行思考。

发散思维:指从同一**材料探求不同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发散于不同的方面,即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

系统: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或成分)为达到一定目的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系统:由师生共同活动组成的旨在提高人的素质的管理系统。

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运行和前进的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重点:传统教学的主要特点。

在不断发展的传统教育观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产生和总结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属于“传递—接受”模式,认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是老师教出来的,其遵循的教学基本程序是:

1) 组织上课2)复习检查3)讲授新知识4)巩固运用5)总结与布置作业。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育学

最近我读了由彭绍东教授撰写的 信息技术教育学 该书共十三章,读后让我了解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论 发展论 课程与目标论 过程与原则论 方法与模式论 人本论 技能论 资源论 病理论 实践论 未来论等理论,让我受益匪浅。一 该书具有五个特点 1,体系较完整。2,原创性比较好。3,理论价值较大。4,实用性较...

信息技术教育学感想

信息技术教育学 是一本将教育学理论与计算机教材教法相结合的教材,其主要观点是把教学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中小学各科的课程中去,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资源 课程结构 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同时...

信息技术教育学教案

信息技术教育学 微格教学教案。5.3电子邮件概述。班级 09计师学号 20091201108姓名 邹伟军。一 教材分析 本教材采用的是教育部苏教版初一学信息技术教材,它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能更好的适应全国各个地区的需要,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本节采用的是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二 学情分析 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