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理解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掌握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的界定 关于美的定义的三种流派:
1、客观派:认为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的,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美与和谐、对称、色彩、比例等客观形式因素有联系;
2、主观派:这种理论偏重于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认为美在于心而不在于物,是人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活动的结果,是一种审美判断的结果,具有相对性和易变性,依赖于审美者的愉快经验和个人素质,是随着审美主题和时代审美趣味而变化;
3、关系论派:这种理论从审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美不在于客观对象,也不在于主观意识,而在于两者结合或统一的关系中,美是客体作为一种美的“潜能”与主体审美知觉相结合的结果。
西方人眼中的美
侠义之美:凡经由感官而能引起感觉和精神的快感者。
广义之美:则不限于此,还包含崇高、悲壮、滑稽等其他各种美的范畴,这种美不仅提供形式上的快意,还包括美感对象的內在性质。
中国人眼中的美
一是指感官的快适。用于生理需要满足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如对食物、酒称之为“美食”、“美酒”,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
二是用于伦理评价,是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意”的传统观念。
美的种类 自然美:自然美指大自然中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中存在的美。
社会美:社会美指存在于社会活动中的美。
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进行艺术创造,把审美意象物化出来而形成的美。
一、 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审美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体。旅游美学是以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与旅游观赏对象的审美关系,以及旅游审美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旅游美学是美学与旅游学等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也是一门边缘学科。
案例:对于一棵松树的三种态度
有三个人到公园里一同看到一棵古松。这三个人中一个是木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他们同时“知觉”到了这颗松树,但每个人在知觉中都脱离不了他们的习性。
在木商的眼里,古松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个钱的木料;在植物学家的眼里,古松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在画家的眼里,古松只是美的,它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试通过此案例分析真、善、美的不同。
二、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1. 研究旅游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无论是优美的旅游景观和温馨的旅游环境都是旅游者审美的对象。从广义角度看,旅游从业人员的形态、仪表、气质、举止、语言、情感和服务技艺等也是旅游者审美的对象。
研究旅游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是本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2. 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美学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心理运动规律,提高旅游者的审美心理素质和修养,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有意识地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美感享受。
3. 研究旅游者与观赏对象的审美关系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旅游者与旅游景观和旅游环境的审美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另一个是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审美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
4. 研究旅游审美的方法与技巧如何使旅游者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旅游者的审美技巧、审美能力和美育创造力是旅游美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旅游美学研究的意义。
一、净化旅游者的情感。
旅游者在平静而愉快的旅游观赏活动中,使自己忘记世俗的烦恼,进入超功利的审美境界。达到放松心情、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塑造完美人格。
旅游美学也是一门美育教育课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从而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可以促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
三、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旅游美学等美育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准,不断提高审美的品位。逐渐提高美感的层次,从悦耳悦目的初级层次,提高到悦心悦意的中级层次,再提高到悦志悦神的最高层次。
四、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
旅游规划设计人员必须系统学习旅游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旅游资源开发时遵循美学原则,开发出美的旅游产品。必须开展全民的旅游美学和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全民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五、更好地建设实用美观的旅游设施。
旅游设施的设计人员必须具有很高审美素养,熟练地应用美学原理和技术,使旅游设施各具特有的美感。使旅游设施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可以同时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要和审美享受。
六、提高旅游信息的审美效应。
旅游信息载体的美化,能够促使游客对其形式和内蕴产生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从而加强了旅游信息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旅游广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旅游信息既要体现形式美,又要体现信息内涵的文化品位。
七、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艺术水平。
旅游服务人员认真学习旅游美学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服务过程中灵活运用,使旅游者感到赏心悦目,给旅游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八、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旅游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调动旅游企事业单位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去完成规定的工作目标。旅游管理的核心是“协调”,旅游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审美理论,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以提高管理水平。
思考题:1、一家农庄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从旅游美学角度看,应该研究哪些问题?
2、一位导游说:游客喜不喜欢风景是他自己的事,与我无关。请分析对错。
第三节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审美的界定
审美是人通过感性活动(感觉、知觉、表象)对美进行的感知活动。这种感知既包括对外在形式因素,如声音、颜色、形态等等的感知,也包括对内在的要素如情感和象征意义的感知。
审美的作用
1、促进生理心理健康,引领人们进入精神家园。
2、完善人格影响行为,扬美抑丑形成和谐社会。
3、促进人们审美创造,积极贡献人类生产生活。
审美种类 1、自发性审美。自发性审美指的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受到常住地的文化的浸染和影响,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日常审美对象的关注、观赏和评价。
2、自觉性审美。自觉性审美指的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种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方法的理性观赏和评价。自觉性审美包括日常生活用品的审美、日常工作环境的审美、日常娱乐活动的审美、日常艺术鉴赏活动的审美和旅游审美等类型。
3、创造性审美。人类对美的认识从自发阶段的不关注美,到自觉阶段的关注美、发现美和认识美,必将走向创造美的阶段。创造性的审美指的是在人类在进行一系列的创造活动中,采用审美的方式去创造生活、创造社会。
这种创造活动不仅是一种创造活动,更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创造性审美包括:艺术家的创作审美、企业家的企业形象塑造审美、规划者的创意策划规划审美、教师的审美教育的创新审美等等。
旅游审美的分类
1、观光性旅游审美。观光性审美指在选择审美对象时,旅游者侧重于形象美较为突出的景观;在审美方式上,习惯利用有限的时间,审美尽可能多的景观,不追求深入了解和长久驻足,往往流于“走马观花”。观光性审美一般和大众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
2、休闲性旅游审美。休闲性审美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观光性的旅游审美类型中生发出来的。它强调在进行旅游审美的过程中,要求审美对象具备强烈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并追求新奇、怪异和特别,习惯利用较为充足的时间,进行较为细致和深入的审美。
3、度假性旅游审美。度假性审美是一种最理想、最优美的旅游审美类型。度假性的旅游者往往强调审美对象的高品位和高层次,习惯利用较长的时间,进行最为悠闲、最为细致的审美活动。
度假性审美类型的出现有赖于社会中高收入人群的出现,有赖于休闲度假地合理的规划与开发。
思考题:一位游客说,在海边旅游只是吹海风晒阳光,没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什么审美倾向?
参***:这句话表明了该旅游者强烈的参与性的审美倾向。“在海边旅游只是吹海风晒阳光”的说法是观光旅游者的一种旅游活动方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性的参与性的旅游倾向逐渐的从观光性的旅游审美类型中生发出来的。它强调在进行旅游审美的过程中,要求审美对象具备强烈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并追求新奇、怪异和特别,习惯利用较为充足的时间,进行较为细致和深入的审美。休闲性旅游审美包括:
运动性休闲审美、娱乐性休闲审美、保健性休闲审美等类型。休闲性旅游审美是较之于观光性旅游审美更深入的一种审美类型,不仅要观审美对象的形,还要品其意,同时还要进行各种新奇和独特的体验。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一、审美意识产生时期。
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物还未取得“美”所具备的社会属性。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已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可见,原始人的审美意识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由狩猎为生转入原始农耕以后,逐渐形成了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意识。
二、自然崇拜时期。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先民逐渐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现象。人类初始的审美感尚未上升到自觉的审美意识阶段。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需要与人的生存需要、认识需要乃至自然崇拜的需要结合在一起。
因此,这时期旅游景物与人之间的审美关系仍处于非独立的审美阶段。
三、古典审美时期。
公元前6世纪左右,我国的美学思想体系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美学思想等最具代表性。儒家美学思想体系以“仁”为核心,以“中和”为美,强调人与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当时的人们主要是以“君子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大自然的。
孟子认为“美”集“善”和“信”于一身,既包括内在美,又包括外表美。道家美学以“道”为核心,以“自然”为美,强调精神自由,倡导返璞归真,首次把审美和超功利的人生态度密切联系起来,从而把握了审美活动的根本特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与美学思想的基石,具体反映在与道同体、逍遥自在的道家审美观。
旅游美学教案
旅游美学 教案。系部 经管系。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11级旅游管理大专班。教师 管理教研室程晓根。南昌理工学院教务处。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 本章通过对美学基本知识的介绍,如美的本质 美的特征 美的形态 美的欣赏,以增加在美的认识上的基本要领,帮助大家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美...
旅游美学教案
旅游美学 课程授课教案。第13次课。第13次课教学过程。项目七旅游行业服务美的塑造。旅游审美实践是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在旅游过程中达成审美体验的综合性活动,在食 住 行 游 购 娱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的交叉性活动中,旅游者必然和以饭店的餐饮 客房 前厅服务人员以及旅行社的导游等为代表的一线旅游业工作人员...
旅游美学教案
旅游美学 课程授课教案。第11次课。第11次课教学过程。项目六旅游行业形象美的塑造。旅游行业是一个有机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主要有旅游目的地 旅游企业以及为旅游者直接提供服务的旅游行业服务人员,它们与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从旅游目的地 旅游企业以及旅游服务人员三个维度对旅游行业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