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课程授课教案。
第7次课。第7次课教学过程。
项目四社会生活旅游资源审美。
社会生活旅游资源审美是旅游审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同的民族、地域、时间、社会有着不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渊源,因而也就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形态。随着社会生活旅游资源的丰富,社会文化旅游活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
独特的民俗景观、绚丽的城市景观、恬淡的乡村景观构成了旅游审美活动中一个个新的亮点。本项目以作为旅游资源的社会生活为对象,集中**了社会生活的审美构成与特征、方法与价值,对其中的民俗景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三大类社会生活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并加以实例赏析,力求揭示社会生活景观审美的本质属性与审美方法,进一步获得精神文化的感悟与提升。
任务一社会生活旅游资源审美构成。
一、社会生活审美的基本概念。
社会生活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生活,是指人类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总和;狭义上的社会生活,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在物质生活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内容,也是人类从事其他生活活动的基础。
同物质生产活动密切相连的是物质生活资料,即人们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生存、享受和发展资料的消费活动,这种消费活动同样是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自身得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的精神生活以物质生活为根基,内容包括科学、哲学、伦理、政治、法律、制度、语言、民俗、教育、艺术、宗教等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文娱、社交、旅游、学习、书画、体育等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社会生活的这两个方面在许多情况下呈现互相融合和渗透的状态,如衣着服饰、建筑审美等,它们既属于人们的物质生活领域,又包含丰富的精神生活内容。
物质的和精神的、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错综复杂的结合,构成了社会生活这一有机的动态整体。
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影响,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有:自然环境 (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土壤、水、动植物及各种自然资源等)、人口、生产劳动、沟通方式、组织结构等。
这些基本要素和构成成分,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制度,逐渐形成有规律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审美又可称为社会景观审美,是指以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人及人的活动为中心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形态、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产品的审美。它以社会领域中的人际关系为纽带,以特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为核心。社会生活审美是社会实践的最直接表现,人们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美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正是社会生活美产生的根源。
因此,在分析作为旅游资源的社会生活时,我们既要强调其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又不能忽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二、社会生活审美的主要内容。
社会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随着地域的变化,具体的社会生活内容亦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我们可将社会生活的审美对象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社会主体之美、社会产品之美、社会环境之美。
.社会主体之美。
社会主体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及其群体,如阶级、阶层、集团、民族、国家等。它包括社会中的全体国民,是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简言之,也就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
人的美是社会生活审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致可以从外在美与内在美两方面进行审美观照。
外在美是在对人这一社会主体进行审美时最先获得的审美感受。人的外在美主要侧重于人的自然属性,如形体、容貌等外表形态特征。要想体现出良好的外在美,健康是首要条件和基础。
从生物医学观点看,人体各器官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都是健康的重要表征。当人体某些部位产生疾患,导致体态失常,行动不便,自然也就失去了外在美感。其次,比例匀称是人体外在美的必备条件。
人体的比例是人体各个器官间和各个部位之间的对比关系,例如眼和面部的比例关系,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关系等。我国很早就有面部的 “三停五眼”之说。“三停”,是指将人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三个等分,从发际至眉线为一停,眉线至鼻底为一停,鼻底至颌底线为一停。
“五眼”,是指将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等分,即两眼之间的距离为一个眼的距离,从外眼角垂线至外耳孔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之距离。按 “三停五眼”比例画出的人物面部通常都会显得十分和谐。同样,在西方也有 “**分割法”或者“**比例”之说。
人体的**比值约为0 6即肚脐以上与以下的身长处于这一比例关系时最为和谐。整体的和谐也非常重要。人体的整体和谐来自均衡、对称、协调等形式美因素。
人体的整体美是由多个局部构成的,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某些美丽的部分如果没有处在合适的位置上,不但不会为整体增色,反而会显得美中不足。最后就是人体的线条美。人体线条美包括人体。
轮廓线和人体动态线。人体线条由直线和曲线组成,以直线为中轴,在求得稳定基础上,与曲线发生种种关系。直线偏于冷静,曲线偏于热情;直线显得阳刚,能表现出典型的男性气魄,曲线显得柔美,它能很好地体现女性特有的魅力。
另外色彩美、声音美、容貌美等也是人体外在美的组成因素。
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内在美也叫心灵美。它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行为毅力、生活情绪、文化修养等。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是内在美的核心。
各个时代、各个阶级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衡量其美与不美的社会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古今中外都赞美先人后己、心怀天下的人生理想,因为它超越了 “趋利避害”的生物本性,表现出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质,能够起着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因而都是美的。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是内在美的重要内容。
品德是人的自觉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情操是由思想、感情、意志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它们都受人生观的指导和制约,都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品德优秀、情操高尚的人必定具有美的心灵。
另外,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修养也是人的内在美所不可缺少的。总而言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丰富的学识和修养,构成一个人的内在美。内在美反映人的本质,也体现了社会美的本质。
.社会产品之美。
社会产品是指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它包括用于生产消耗和生活消费的全部物质资料。正因为社会产品的极度丰富性,由此产生的社会产品之美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领域。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觉意念、智慧、创造力的物化形态。
社会产品的美,一般既有较为明显的实用性,也同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可以说是美和实用的结合体。另外,不同时间的社会产品也会深深留下时代的烙印,表现出当时人类社会的生产状况和发展水平。加上生活环境条件不同,也为社会产品增添了更多不同的形态,一个社会群体的普通产品,可能在另一个社会群体中就会被视为特别之物,由此所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上的惊喜感也极具吸引力。
所以说,社会产品不仅能体现出一定时代、民族、阶级、个人的生存生活状态,还能反映出这一社会群体的主流审美趣味,从而对人的精神产生广泛的影响。作为旅游审美资源的社会产品主要包括:
1)民俗文化景观。
民俗文化景观的范围很广,民族成员的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换、交通、工艺、家庭、村落、结盟、社会结构、岁时风俗、婚丧嫁娶、道德礼仪、禁忌习俗、口头文学、心理特征、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方方面面都反映了各个民族的特点。地域风俗、时令风俗、行为风俗在时间上传承、在空间上播布,形成了风俗的类型或模式,民俗的社会性、稳定性、传播性、变异性对旅游者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其原因在于,各地的民俗对旅游者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既与生活贴近,又不失趣味,容易产生心理认同,并可以亲身参与其中。
2)聚落文化景观。
作为人类社会聚居之地,都市、城镇和乡村都是旅游审美活动中的热点。依山傍水之地、交通便利之区都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悠久历史的缩影,也是民族灿烂文化的橱窗,无论是在历史沿革、地理概况,还是在名胜古迹、风景园林、风物特产、城市建设等方面,历史文化名城总有其独具特色的方面,并以此为优势形成一定的旅游资源。
另外,一些规模较小的县城、古镇,由于保护得力,其历史文化价值也不断得到提升,如山西平遥就是我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代县城的原型。少数民族村寨也是聚落文化景观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它们已成为展现不同民族风情的最佳场所。村寨中的吃喝穿住、婚丧嫁娶在经过合理开发后形成了独特的风情旅游项目,大大提升了旅游审美活动的趣味性、文化性和参与性。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生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因此,对其生产的劳动产品也不能简单地进行分类。
.社会环境之美。
环境是构成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体现了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并反过来影响人的生活与工作。社会环境是总体环境下的一个层次,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加工、改造自然物质,创造出新的环境,它是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广义的社会环境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狭义上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
社会关系是社会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社会关系一方面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
好的社会环境体现着广大人民的意志,用法制、民主、平等的思想意识管理社会,“以人为本”的精神始终贯穿在所有的制度中,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团结协作,充满人间的温情与关爱,共同为实现美好的目标而奋斗。另外,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选择、设计、安排,同样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也同样体现着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特点,既需要考虑符合自然与建筑的规律,又要符合人的活动的自由、方便、干净舒适与整洁美观的需求。因此,社会环境美对于保证人的健康、延长人的寿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社会生活旅游资源审美特征。
1、时间性。
社会生活旅游资源的审美时间性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时段性。所谓时段性,可以指一个较短的时间概念,比如一年;也可以指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概念,比如一个朝代。
在一年中,人们的生活会随着季节、气候、经济、政治等的发展发生一些相对的变化。有时,在遇到一些特殊年份时,往往会因为更加具有纪念意义而显得与众不同。例如1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所有中国人牢记于心的日子,因此,这一年的社会生活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再如200年,北京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繁荣强大、友好开放的东道主形象,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并深入到中国的社会文化中,感受到古老东方之都的深厚底蕴和生机活力。这些特殊事件都使得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别具意义。二是历史性。
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与之相伴相生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也处在不断的新旧更替中,推动社会前进的新生力量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世代累积的过程,历史古迹、古老建筑、地下文物是人们留下的过往岁月的印记;代代相传的礼仪规范、风俗节庆、道德观念则是人们精神与智慧的结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流逝,它们的美与价值也就更加深邃与丰富。因此,社会生活旅游资源既具有共时性的阶段特点,又具有历时性的继承发展,如同血脉一般深埋于生活的肌理之中。
旅游美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理解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掌握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第一节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界定 关于美的定义的三种流派 1 客观派 认为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的,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美与和谐 对称 色彩 比例等...
旅游美学教案
旅游美学 教案。系部 经管系。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11级旅游管理大专班。教师 管理教研室程晓根。南昌理工学院教务处。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 本章通过对美学基本知识的介绍,如美的本质 美的特征 美的形态 美的欣赏,以增加在美的认识上的基本要领,帮助大家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美...
旅游美学教案
旅游美学 课程授课教案。第13次课。第13次课教学过程。项目七旅游行业服务美的塑造。旅游审美实践是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在旅游过程中达成审美体验的综合性活动,在食 住 行 游 购 娱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的交叉性活动中,旅游者必然和以饭店的餐饮 客房 前厅服务人员以及旅行社的导游等为代表的一线旅游业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