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这样的基点分析这两个个案,我们就能比较清晰地揭示甲、乙两位教师专业发展停滞在**,缺失在何处,进而为我们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有效的校本途径。
一、个案1中的教师甲之所以阅读大量的优秀学生作文,阅读大量的作文技法,反复研读全国各地历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就是为了切实把握自己“教学的目标(任务)”,切实把握自己到底该“把学生引领到**去”,切实把握自己到底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个教师,只有确定好了教学任务、选择好了教学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他才有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他才有条件选择评估的标准与手段,他的教学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合适的“教学的目标(任务)”,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教师甲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但是,“教学的目标(任务)”绝不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学评估的标准也绝不是“考什么”。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教学的目标(任务)”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还有“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正是我们传统教学所忽视、所缺失的内容。
同时,明确“教学的目标(任务)”只是教学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教学的目标(任务)”还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相结合,还必须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的目标(任务)”。这个结合、转化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促进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习。
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适时调整之,这也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具体体现。新课程改革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强化教师这方面专业水平的提升。显然,教师甲恰恰忽视了对这个问题展开学习和研究,她的专业发展便停滞在对“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评估”的把握上,缺失在对“教学的策略(活动、方法、**)”的研究上。
像教师甲的情况不是个别现象。由于忽视甚至漠视对“教学的策略(活动、方法、**)”的研究,这类教师一般都不重视对性格各异、不断变化的学生的研究,不重视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因此,他们有学习,但他们学习的不是教育教学理论,而是教辅、教参;他们有反思,但他们反思的不是如何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是哪个教学任务还没完成,哪个知识点学生还没掌握;他们有研究,但他们研究的不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而是练习、考题。
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种普遍现象: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一般都对“考什么”(教学目标(任务),或者说实际上的“教什么”)的认识和理解十分清楚,一般都表现得非常敬业、任劳任怨,他们的学生的学业负担一般都比较重,因而他们一般都显得“匠气”十足。
二、个案2中的教师乙之所以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提升自己的教学底蕴;她之所以阅读大量的有关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书籍,其目的是为了切实掌握“怎样引领学生到达想去的地方”的策略和方法。
从教师的知识素养来说,教师不仅需要本体性知识,而且需要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是在丰富和提高本体性知识;阅读相应的教学理论,熟悉相应的教学经验,是为了丰富和提高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因此,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教师乙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事实上,综观世界教育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可以发现,教师乙的做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理智取向做法。这种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什么样的知识对于教学是必要的”,提升的基本途径就是向专家学习某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
但是,教学是情境性的活动。教师的知识只有与具体的对象(学生)、内容(教材)相契合,成为情境性的知识,才能发生实际的效力。教学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
教师不仅要清楚“怎么做”,更要清楚“做什么、做得怎样”。教师乙的教学成绩始终不佳,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她忽视对“教学目标(任务)”的切实把握是不无干系的。
因为语文“教学目标(任务)”的泛化或缺失一直倍受人们诟病的。
我们知道,课上得好,无非是师生活动充分、有亮点,好看、耐看。但是,这种“亮点”、“充分”,如果不能围绕一定“教学目标(任务)”,不能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学习点儿什么、掌握点儿什么,这样的“亮点”、“充分”在教育学意义上是无效的。也就是说,“教学策略(活动、方法、**)”也好,“教学方法和技巧”也罢,总是针对具体的内容和具体的对象而言的,它们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抽象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把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当作自己专业发展追求的目标,这样的教师显然是在“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由此可见,教师乙的专业发展便停滞在对“教学策略(活动、方法、**)、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研究上,缺失在对“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评估”的把握上。
因此,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教师常常感叹“优质课好看不好学!”“优秀教师的方法和技巧一听就懂、一学就走样!
”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上公开课、优质课,上课教师就会在怎么做的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在一节课中将各种时髦的东西(说得好听一点是先进的理念与策略)都塞进去。
如果对教学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追求一旦成为一种时尚,就会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错误的导向。许多教师之所以不能将教学、教研结合起来,原因就在这里。在他们看来,教研是做给别人看的,好看但不实用,自己的教学才是实际的,需要产生实际效果。
三、通过对这两个教师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停滞和缺失是各不相同的。
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出现停滞和缺失是必然的。教师在其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其关注点是不同的。例如,一个初任教师关注的焦点在于教学的任务、内容和目标,着眼于将学生引向何处;一个熟悉了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了“到**去”的教师,可能更加关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如果一旦这种关注演变成为一种经常的习惯,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停滞在其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关注点上,就会出现相应的专业缺失。
因此,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帮助教师发现其专业发展停滞在**、缺失在何处,帮助他们找准其专业发展的基点和突破口,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帮助教师弥补其专业缺失,那种“让教师读一读教育名著”,“写一写教学经验**”等一刀切的方式,显然是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
另外,学校还要打造交流平台,帮助教师相互分享各自专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果,实现学校教师资源的优势互补,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个案1中的教师甲,完全可以将自己在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评估方面的学习、研究经验和成果贡献出来,帮助相同学科的其他教师弥补在这方面发展的缺失。这个帮助的过程,也可进一步提高教师甲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水平。
同样,个案2中的教师乙也可以这样做。可以相信,这样的校本教研无疑是实在和充满效力的,是能够赢得教师欢迎的。
教师专业发展个案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分析。重庆九龙坡区,重庆高新区陈家坪小学校王剑平。学段 小学。个案1 甲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人。为了搞好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她做了大量的艰苦而繁琐的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她阅读了大量的优秀学生作文,阅读了大量的作文技法书籍。大量的阅读成就了她...
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教育的发展,课改的推进,教育 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何谓 教师专业发展 我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即教师在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反思,逐渐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巴甫洛夫认为 人的行为,人的发展,不仅受神经系统的生来的特性所制约,...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2011 2012年度计划。海孜实验小学。一 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 试行 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 教育法 和 教师法 为依据,以校本研修 教研改革 书香校园等活动为载体,立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整体优化,着力个体素质提升,通过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