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修书面总结

发布 2022-08-23 00:03:28 阅读 1157

凝聚研修力量服务基层学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我院教师在暑假期间前往省内中、小学及相关行业单位见习服务,先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汇报。

暑假期间,我院44位教师按照学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任课教师到企业一线见习服务的要求,主动联系了24家见习单位进行调研。这些单位主要以基础教育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为主,44位教师在各自的见习单位里平均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基本达到了学校的见习时间要求。

二、见习基本成效。

我院44位教师在各自见习单位进行研修时,都能够端正态度,认真工作,积极思考,深入各自见习单位的各项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并能够与见习单位的工作人员和谐相处,同时还为各自见习单位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受到了见习单位的一致好评,很好地完成了研修任务。

一)思想方面。

提高教师个人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各位教师都能够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完成本次研修任务,在见习期间不走过场,不违反规定,始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严格遵守见习单位的管理规定,做到为人师表,与见习单位的同事融洽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二)业务方面。

提升研修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力和实践力。教育的水平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又取决于教师的学习与发展。各位教师能够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和科研任务,积极收集和分析处理数据资料,了解基础教育和一些教育培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为以后的科研提供了数据支持,对各自科研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

同时,各位教师通过见习服务,有助于自身很好地反思各自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对今后的教研科研工作很有启迪。

三)能力方面。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开展暑期基层研修是促进教师提升、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目标全面落实的一个全新课题。基层研修是新办院校教师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现存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的探索、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不务虚、不图名,在科学先进理念的领引下,坚持“在合作**中实现有效研修、在有效研修中促进专业成长”的基层研修之路,更充分地实现有效研修。

四)管理模式创新方面。

此次研修,我院对教师调研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体现在时间、内容、形式等多方面。

首先,在时间方面,改变了以往研修时间零散、随机的现象,此次研修是在一段完整、固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投入到调研的实践活动中,高效地完成研修任务。

其次,在内容方面,此次研修切实贯彻了教育部与合肥师范学院相关文件的要求,教师在调研期间,将研修内容与其专业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起来,每位老师更加关注学科改革的新动态和新方向,在提高自我科研水平的同时,还赋予基层研修实践活动以灵魂。

第三,在形式方面,从传统式的研修形式过渡到参与式、互动式的研修形式,切实提高了教师到基层研修的水平。教师们在实践研修中,对平时教学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深挖,深刻反思,不但提高了基层研修的质量,同时回顾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活动及科研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存在的不足。

本次暑期基层研修结束后,我院教师专门针对此次培训做了相互调研活动,并举办座谈会,分享培训心得,展示自我研修亮点,学习他人研修经验,并深入**如何将培训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但由于本次暑期基层研修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教师在短短暑期还有集体备课、自我进修等工作,因此基层研修还不够深入,调研工作还不够扎实,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提高教育实践活动水平与质量,将教师基层研修活动有更多的所感、所得、所学。

二o一二年九月十五日。

暑期研修总结

评论评论,讨论讨论,热热闹闹,6天结束,一切就结束了。这次6天集中研修仅仅是起点 是开端,它将成为贯穿教师全学年的专业发展的整体的生活方式。它以教师自主选择学习为动力,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习是为了应用。看到这些研修的意义,也明白了这次研修的重要性。如果这次不学习,新学期你将无所适从,会跟不上同伴的脚...

暑期研修总结

为期六天的暑期研修将要落下帷幕,梳理这几天的学习,让我印象最深的关于写作教学的一段 我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认识。一 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写作教学一直是值得 的课题。因为缺乏真实的体验和细心。观察,孩子们在写作时经常是胡编乱造 凭空想象,写出的文章要么缺乏真实感,要么言之无...

暑期研修总结

2014年的研修之路在今天就要结束了,在炎炎酷暑中我们英语组的25位成员齐聚一起,经历我们教师生涯中的又一次自我提升与打磨,研修是一扇窗,2012年为我们开启了新课程标准,2013年送给了我们教育技术,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一路前行,2014我们大家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带领下一起步入混合式课例研究。暑期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