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备课

发布 2022-08-19 20:25:28 阅读 9496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章涵盖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内容,是以后学习光学,尤其是下一章《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所有对规律性知识的学习,都安排为**性学习。所以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学生对问题**意识和**方法的培养。

光学的大部分现象例如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等学生在生活中大都接触过,但是现象内在的原因、实质和规律却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有时学生还会有一些不准确和错误的认识夹杂其中,妨碍着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4)通过实验,**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5)知道光的色散,知道物体的颜色之谜。

6)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展示和ppt课件展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内容,通过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造的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进行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的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和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性。

2)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现象中,对折射角和入射角的确定。用光现象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学时间划分:

第一节光的传播1课时。

第二节光的反射2课时。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2课时。

第四节光的折射1课时。

第五节光的色散1课时。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物态变化方面的热现象。第一节温度计,本节课演示自制温度计,提倡实践理解温度计的原理。其中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为重点内容。

第二节开始为物态变化,从熔化和凝固开始,讲述了熔化的特点和凝固的特点,重点是讲述晶体熔化的特点与条件。凝固的特点是用与熔化相对比得到的。第三节为汽化和液化。

主要讲述了蒸发的特点和三个影响因素。沸腾,讲述沸腾的特点和条件以及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主要讲述液化的三个特点,及在生活中的现象的解释。

第四节讲述升华和凝华及其特点与应用。本章的特点是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紧密,但没有计算题目,对学生的理解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区别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能描述这三种物质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的温度值。

3、知道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与条件。

4、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理解蒸发与沸腾的特点与区别,知道蒸发的影响因素,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

5、知道液化的特点,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6、知道什么是升华、凝华,了解它们的特点与应用。

7、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水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蒸发与沸腾的不同。

4、物态变化在生活中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

1、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与条件。

2 、理解蒸发与沸腾的特点与区别,知道蒸发的影响因素,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

3、知道液化的特点,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四、教学时间划分:

本章共分四节,建议6课时。

第一节温度计1课时。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课时。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1课时。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课时。

第五单元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备课。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在上一章“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眼镜是人的重要器官。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感觉物理不但有趣,而且是很有用的。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首先讲解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然后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用**的方法深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本章教材共分五节,与过去的初中教材相比,增加了“眼睛和。

眼镜”和“显微镜和望远镜”两节内容。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显微镜和望远镜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增加这些内容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透镜成像知识,让学生了解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4、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5、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6、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四、教学时间划分:

第一节透镜一课时。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一课时。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一课时。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课时。

第六单元质量与密度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节“质量”。课本将质量的概念以“物质的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的程度引入,概念浅显。课本直接给出了质量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关于质量的测量,课本重点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第二节“密度”。首先,课本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相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完成题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

利用**结果: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

从而因此密度的概念、单位及公式。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让学生学习怎样使用量筒,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结合上节质量的测量,就可以通过公式ρ=m/v算出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与密度有关的现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和性质。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单位和公式,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 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密度的概念。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四、教学时间划分:

本章共五节,安排了八课时。

第一节质量1课时。

第二节密度1课时。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

第四节密度和社会生活1课时。

复习和总结1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

窗体底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在作品对以人物为对象的描写中,有杰出人物也有普通人物。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曾安排了一个描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然而对于人们来说,普通人是大多数,因而更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为了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很有必要,而本单元选取的五篇叙事...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unit1 wheredidyougoonvacation单元备课。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 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词汇。动词及它的过去式 stay ed visit ed go went do did is am was 2 用 wheredidyougo.didyou.询问他人过...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 备课。单元内容分析 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学习这一单元,要反复品味 欣赏语言,体会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