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讲解苏教版

发布 2022-08-17 02:55:28 阅读 8241

《曹刿论战》知识讲解。

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鲁长勺之战。这次战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5、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知识汇总 1、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而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所叙史实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76年)。它比较忠实地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

《左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写出了当时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和荒淫无耻,写出了当时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他们希望有安定和平的社会秩序以及重视人民生活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在写作技巧上,《左传》在记叙各个战场和复杂时间时井然有序,繁简适度,善于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其他细节中突出人物性格、值得后人学习。

但是《左传》也反映了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2、“长勺之战”历史背景。

“长勺之战”的双方是齐国和鲁国,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这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及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十年(前684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课文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3、正音。刿(guì) 间(jiàn) 弗(fú) 徧(biàn) 帛(bó)

孚(fú) 辙(zhé) 轼(shì) 竭(jié) 靡(mǐ)

4、朗读课文后,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词语:实词(见书下注解)

虚词:以:①凭借,依靠。如:“何以战?”②把:“必以分人”③用:“必以信。”④按照:“必以情。”⑤凭借:“可以一战。”

之:①代词:“肉食者谋之”(代事);“公与之乘”(代人);“故克之”(代齐军)②的。“小大之狱”③助词,无义。“公将鼓之”

句式:判断句:①忠之属也。②夫战,勇气也。③夫大国,难测也。

倒装句:何以战?即:以何战?

省略句:①(曹刿)乃入见。②必以(之)分人。③可以(之)一战。④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内容分析 1、文章三个自然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突出曹刿的远谋。第二段写长勺之战的具体经过。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斗取胜的原因。

2、曹刿的战略思想和作战的战术是什么?

明确: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中要注重实地观察,把握作战时机。

3、从战争中可见鲁庄公怎样的性格?

明确:从“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

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自己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以及敬神用的牲畜玉帛,有多少说多少,不敢夸大数目,总是诚心诚意,这些本身和战争的取胜没有关系。而鲁庄公却津津乐道,足见其迷信、愚腐的特点。

在战斗中,他不懂“一鼓作气”的道理,更不懂“兵不厌诈”的战术,而要盲目出击,其“肉食者鄙”的特点暴露无遗。

另外,“长勺之战”的胜利没有曹刿不成,而曹刿能够参政、议政和鲁庄公的虚心纳谏不无关系。从文中不难看出,曹刿并非“肉食者”,国家危难之时,他能挺身而出,固然可颂,但如果鲁庄公一意孤行,拒不接受意见,出战不带他去,战斗中也不听他的建议,那战斗的结果就会是另一样了。

4、《曹刿论战》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本文紧扣“论战”,叙述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材料安排详略得宜,生动耐读。第一段略去曹刿去求见的详细情节,对曹刿和鲁庄公的论战作了详写。

其中又着重于战前政治准备的论述,因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前提。第二段不作战争场面的一般描写,只概述了作战的过程。文中只用四个短句直接写战斗场面:

“战于长勺”,交代战斗地点,“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概括了鲁军防御、反击、追击三个阶段。写曹刿指挥作战,只用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只讲其然,不讲其所以然。第三段是论战的重点,详写曹刿论“何以胜”。

“夫战,勇气也。”解释了击鼓一事,论战争中要养精蓄锐,激励士气,依靠勇气去压倒敌人。“夫大国,难测也。

”解释了追击一事,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文章之所以这样安排详略是表现中心的需要。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意在说明取胜的道理,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当然要详写论战,略写作战。

5、鲁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首先要重视士气。另外,还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

“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

“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判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人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自主学案。一 关于 左传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而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所叙史实起自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 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前476年 它比较忠实地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左传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

九年级语文 上 校本练习之12 曹刿论战 命题人 郭林佳审核人 史泉华班级姓名学号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曹刿论战又何间焉玉帛小信未孚 夫战,勇气也小惠未徧望其旗靡。二 解释加点的字 1 公将战2 齐师败绩3 公将驰之4 既克,公问其故5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6 肉食者鄙7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8 ...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弄懂课文大意 给课文分段 分析讲解课文第1段。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同志在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曾就此战例作了精辟分析。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叙此战的 曹刿论战 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