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1

发布 2022-08-16 21:49:28 阅读 1297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2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经验。但阅读文言文能力还有待培养提高。本篇《送》作者宋濂用现身的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好学,字里行间贯穿着宋濂对马生的厚望,感情真挚动人。

但由于学生没有宋濂的读书求学体验,而且文本语言难度相对来说较大,所以学起来可能有些困难。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送东阳马生序。

一、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4、背诵课文。二、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三、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四、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名人是如何面对苦难的,就是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板书课文标题)二、作者简介:

宋濂,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渐江义乌人)。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赞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集》。三、题解。

关于马生,“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马君则。

关于“序”。这是一种文体,并非“序言”。序分为书序和赠序。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赠序:始于唐朝,唐宋以来,文人在送别时,常常以诗文相赠,有人把这些诗文集中起来,再作一篇序,就称之为赠序。后来,尽管没有什么诗文,只写一篇送别赠言的文章,也叫赠序,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

本文就是一篇赠序。四、背景介绍:

洪武十一年,作者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到应天去朝见朱元璋时,同乡晚辈马生拜见作者,并写了长篇书信作为见面礼,文笔十分畅达。和他**学问,语气平和而且神色谦逊。还自己对我说他小时候用心学习非常勤奋,这真是个好学的青年。

现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亲人,我因此讲了自己求学的艰辛来勉励他。

五、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课文第一段录音,注意文中字音。2、挑生认生字。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字、词、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号住,小组进行讨论,若还不能解决,全班共同解疑。六、检查反馈古今异义词。

1、余因得遍观群书。余:古:我。今:多出的,剩下的。2、录毕,走送之。走:古:跑。今:行走。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

借。今:虚伪的,不真实的。

4、尝趋百里趋:古:快步走今:

趋势5、或遇其叱咄或:古:有时今:

或者6、卒获有所闻卒:古:最终今:

士兵。七、思考问题。

1、在学习上作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从文中找到原句。第一方面: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求书难)

第二方面:求师难、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求师难)2、面对这些困难作者都是怎样解决的?手勤,“手自笔录”,“弗之怠”。

嘴勤“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作者最终作者得到了什么结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都表现出宋濂的哪些美好品质?

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信;4)知书达礼。

八、拓展延伸。

看来作者写了此篇文章,充满了对后生的希望和鼓励,我们读来也受益匪浅,下面让我们转变角色,按下面的情景要求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此文给我们的启发。a:“我”是宋濂——当“我”少年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b、“我”是老师——当“我”细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当“我”听闻宋濂成就时,我欣慰地说……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当“我”听到宋濂成功时,我后悔地说……九、结束语。

通过学习宋濂和马生的刻苦求学经历,我想大家一定会向他们一样奋战三个月,让理想的翅膀在六月放飞。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4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一 导入新课。苦难有时候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 送东阳马生序 板书课文标题。关于作者宋濂。宋濂 1310 1381 字景濂,号潜溪,浦江 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人。明代文学家。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 柳贯 黄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11送东阳马生序

11送东阳马生序。1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2 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3 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一 导入新课。古语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 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 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 九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 能正确 流畅地翻译课文。2 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3 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1 翻译并背诵全文。2 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