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15《枣儿》教案1 新版 新人教版

发布 2022-08-16 13:21:28 阅读 2858

《枣儿》

一、导语设计。

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他们使劲喊,娃不应,爹也不应。漫山遍野无人应。

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感情的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请你也品尝品尝这枣吧!

这枣儿啊。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今天我们学习话剧小品《枣儿》

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剧情。

1.朗读要求:把握剧情,对同学的朗读做评价。

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三.这篇话剧小品获'99中国曹禺戏剧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这些奖项。这样一篇情节简单,人物也并不复杂的作品为什么会获奖?

文章“以情感人”是作品成功的很重要的一方面,你认为我们如何把握人物形象,把握其表达的感情?或者说你认为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来学习本文?

关于老人。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

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2.老人请男孩吃枣,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13.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

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关于男孩。4.剧中的男孩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挽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关于枣儿。6.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7.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以这首童谣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用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

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四、深层**,突破难点。

1.本据人物形象丰满,以情感人,每读一遍都有一遍的感受。文章不仅如此,语言还很有韵味。作者善于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和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手法就是---象征。

揣摩语言,分析下列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象征意味。

明确:(1)并非指个子,隐含了永不褪色的亲情,永远割舍不了的乡情。血脉相连。

2)老人内心呼喊儿子,因儿子没有回应而伤心;老人年老,被儿子遗忘,透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3)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不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感情。

4)“迷路”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5)“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走出去的人们,往往迷恋于外在世界,忘记了回家的路,但他们最终会回来的,喧嚣之后是平静,躁动之后是安宁。

2.**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师提问: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

优秀的剧本,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多义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令人遐想。

枣儿》带给我们太多的启发,是香甜的枣儿,也是苦涩的枣儿。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又是一座需要呵护和更新的家园,我们相信,儿孙回乡品尝爹娘留给自己的枣儿时,仍会由衷地赞叹“还是家乡的枣儿好吃”。让我们的家园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孤独吧!

九年级语文下册15《枣儿》同步练习1 新版 新人教版

枣儿 同步练习。一 积累与运用。1.文 现的人物有 和 同时,文中还有两个未出现的人物,即 和 2.揣摩文题对我们阅读整篇文章帮助很大。课文以 枣儿 为题的用意是什么?3.三位读书人凑在一块儿聊读书。甲说 读书好。乙说 好读书。丙说 读好书。请问他们各自的意思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

九年级语文下册15《枣儿》同步练习3 新版 新人教版

枣儿 同步练习。文笔精华 美文中漫步,品咂心灵的鸡汤 希望是永远的喜悦,有如人类拥有的土地,是每年有收获 绝不会耗尽的确实财产。斯蒂文生 英国 自主积累 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 1 给下列加黑宇注音。蓦 然匾 子囫 囵。2 根据拼音写汉字。踌ch 咀ju n n 视童y o 3 解释下列加黑的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枣儿》1 1

枣儿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戏剧的方法。2.领会象征手法在剧中的运用。3.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一 预习导学。链接材料 1 作者介绍。孙鸿为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 发表于 剧本 1999年第 期,获 99中国曹禺戏剧奖 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