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2 电流的磁场》教案

发布 2022-08-15 04:38:28 阅读 4539

《2.电流的磁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2、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电生磁的发现过程,能简单描述在**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2、能在实验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制定出简单的实验方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二)教学难点。

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

新课讲解:一、奥斯特实验。

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结果: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

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做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

重做上面的实验,观察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结果:观察到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也发生变化。

奥斯特实验在当时这一重大发现却轰动了科学界,因为它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现,有力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发展。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直导线,后来科学家们又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通电后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有一种在后来的生产实际中用途最大,那就是将导线弯成螺线管再通电。

安培定则。作用:可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螺线管的绕制方向不同,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也不同。三、物体的磁性从**来。

阅读课本,了解物体具有磁性原因。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2 电流的磁场》教案

2.电流的磁场 教案。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2 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二 过程与方法。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实事求是科学的学习态度。二 教学重难点。一 教学重点。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电流的磁场》

电流的磁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及其意义,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 2 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掌握安培定则 3 知道磁现象的电本质。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奥斯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 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磁现象》

磁现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磁性 磁体和磁极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4.知道磁化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自主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2.通过讨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