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23隆中对学案设计

发布 2022-08-12 03:04:28 阅读 6866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要旨和战略方针。

3.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学习过程。一、预习内容。

1.结合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查找关于“隆中对”的资料。

3.搜集了解陈寿的生平、作品。

二、合作**。

1.“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诸葛亮提出的对策,试概括对策的主要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试分析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三、课堂练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 因屏人( )猖蹶( )屯新野( )

先主遂诣亮( )倾颓( )陇亩( )不可胜数( )

乐毅( )欲信大义( )存恤( )帝室之胄( )

颍川( )殆( )刘璋( )北据汉、沔(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每自此于管仲、乐毅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谓为信然此人可就见( )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董卓已来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4.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

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5.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6.填空。1)《隆中对》节选自《 》作者 ,字 , 朝史学家。所著《 》记载了三国的历史。

2)曹操比于袁绍,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四、课后作业。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参***。三、 bǐnɡ chānɡ jué tún yì tuí lǒnɡ shēnɡ yuè shēn xù zhòu yǐnɡ dài zhānɡ miǎn

2.①常常 ②器重、重视 ③大概 ④亲自 ⑤确实这样 ⑥接近、趋向。

6.(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陈寿承祚晋三国志魏、蜀、吴 (2)则名微而众寡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四、1.成就霸业,统一中国。

2.占据荆益两州,安抚西南诸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然后俟机从荆、益两路北伐曹操,统一中国。根据当时“天下大势”。

3.“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3 隆中对 2

23 隆中对 课中导学案。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2.学习本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 导入。二 预习查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 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 民间传说 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亮形象。3 有关背景及 三国...

学年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23《隆中对》 第2课时 学案

祹宝 微微一笑很倾我。隆中对 第二课时。一 导语设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文意,这一节我们来见识一下诸葛亮是如何运筹帷幄,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 的。板书课题 作者 二 新课讲解学习。教学活动。目标。自学指导一 自学内容 课文第四自然段自学方法 默读 思考自学时间 10分钟。自学要求 默...

九年级上第23课《隆中对》教案

第23课隆中对。教学目标 1 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2 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教学重点 1 朗读文言课文。2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难点 1 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2 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