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汇编三

发布 2022-08-11 05:41:28 阅读 2965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复习课。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及各类物质的性质。

2.巩固有关重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

3.学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溶解性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关系表;进行物质的转化、鉴别、推断、制取等。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自制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引入:投影①

例题:例1:(山西省,2001)用mg、mgo、mg(oh)2、h2so2、溶液、cuso2溶液五种物质两两进行反应,能得到mgso4的方法有( )

a.3种 b.4种 c.5种 d.无法确定。

例2:(北京市东城区,2001)从你最熟悉的酸、

碱、盐中,任意选出四种物质,使其符合右图中的关。

系,图中连线的物质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将物质。

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要顺利的解决上述二题,必须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化。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是,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并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一、 构建知识网络。

1.物质的分类投影②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含氧酸。无氧酸。

可溶性碱。不溶性碱。

正盐。酸式盐。

碱式盐。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投影③

3)表中纵向表明了由单质(金属或非金属)到盐的转化关系。例如:

2.反应规律。

在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两种重要反应类型。

1)置换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2)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二、基础练习,复习回忆。

1.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mg+h2so42)fe+hcl

3)ag+h2so4(稀4)zn+hno3

5)zn+cuso46)ag+znso4

7)cu+agcl8)cu+hg(no3)2

提出问题: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可分组讨论)

2.判断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bacl2+h2so42)na2co3+hcl

3)nacl+cu(oh)24)fecl3+naoh

5)k2so4+nano36)caco3+nacl

7)nacl+agno38)ca(oh)2+hno3

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分组讨论)

3.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1)na+o22)na2o+h2o (3)naoh

(4)cu+o25)cuo+h2o6)cu(oh)2

三、典型举例,重点讲解:

1.如例1:思路分析题中给了单质、氧化物、碱、酸、盐五类物质中各一种,要利用这五种物质制备mgso4,须理解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掌握制盐的一般规律,熟悉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mgso4+ =mgso4 + h2o

+ h2so4 = mgso4 +2h2o = cu + mgso4

解此题时许多同学误选为c,认为mg(oh)2 + cu2so4 = mgso4 +cu(oh)2,而忽视了不溶性碱不能和盐溶液反应这一条件。

解选 b2.例2:思路分析可以从最熟悉的酸中选hcl,最熟悉的碱中选naoh。

能与盐酸反应的盐可选agno3;那么既能与agno3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的盐,即可选cucl2或fecl3。

答:酸:hcl , 碱:naoh 盐:fecl3 agno3 或其它合理答案。

3.例3:(北京市石景山区,2001)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使之充分反应后,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溶质是。

2)若反应后过滤,向所得固体物质加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 ,可能有。

3)若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思路分析因为z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cu和ag的前面,所以zn和cu(no3)2、agno3都能反应,且zn一般是先和agno3反应(因为ag排在cu的后面,即使zn先把cu(no3)2中的铜先置换出来,置换出来的cu还要和agno3进一步反应)。(1)中锌有剩余,说明cu(no3)2、agno3均反应完,则溶液中所含溶质是zn(no3)2;(2)中zn已完全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zn(no3)2,而cu(no3)2和agno3可能反应完,也可能有剩余;(3)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有ag+,即agno3也没有完全反应,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cu(no3)2 、agno3 、zn(no3)2。

解(1) zn(no3)2;(2) zn(no3)2;cu(no3)2 、agno3 (3)zn(no3)2、cu(no3)2、agno3。

四、强化训练,巩固拓展。

1.(济南市,2002)甲、乙、丙是三种单质,a、b、c是三种化合物,它们之间有下图所示关系:

据此推断乙、b、c的化学式:

乙bc每空填一种物质)

2.(泉州市,2001)已知反应:①酸x+碱ynacl+水。

碱y+盐wnacl+难溶性碱。

盐z+盐hnacl+难溶性盐。

则(1)x的名称是y的化学式是。

2)盐w中一定含有元素。

3)写出盐z和盐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徐州市,2001)有一混合溶液是由盐酸、碳酸钠、

硫酸、氯化铜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溶液。

中滴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

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据此回答:

1)该混合溶液由和组成。

2)不含另外两种物质的理由:一种是。

另一种是。4.(黑龙江省,2001)某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分别含有以下五种物质:

mgso4、cuso4、naoh、fecl3、bacl2中的三种和两种,且甲、乙两车间各自的废水中均无沉淀物。若将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生成四种沉淀物,其中三种是氢氧化物。沉淀**后,排放出同一种钠盐的稀溶液。

试推断:

1)甲车间的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物质是。

2)乙车间的废水中含有的两种物质是。

5.(武汉市,2001)下图的转化关系中所涉及到的物质都是我们在初中化学课本中学过的几种物质,已知a、b、m、n是单质,c、g、w、h、i、j是化合物,m、n、w是三种难溶于水的黑色粉末,h、i不溶于稀硝酸。

1)写出下述转化关系中,c和h的化学式:

ch2)根据下述转化关系,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ea

cj6.(苏州市,2001)下图表示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根据推断,将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dgh7.(厦门市,2002)某研究小组查阅了《厦门2023年海洋环境公报》得知:厦门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rnand,简写为cod)、磷、氮、油类、铅和汞等,其中cod 是指一定量海水与高锰酸钾或k2cr2o7 发生氧化反应时所用高锰酸钾或k2cr2o7的量。

据此回答:(注:cr是铬元素的元素符号)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优秀教案《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优质课 化学肥料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丘头中学周辉欣。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3 了解化肥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资料 课堂展示,使学生学会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 归纳 ...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新人教版

氧气 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 知道氧气的检验方法。3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 空气 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第十单元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2.初步认识酸和碱 3.知道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并能用酸碱指示剂区别酸和碱 4.知道色素在酸和碱中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教学重点 难点 1 建立酸和碱的概念 2 会用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科学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