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发布 2022-08-09 20:04:28 阅读 7048

第三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内容分析:

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如建筑物、动物、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

知识体系和地位: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对称轴。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基本功训练点:

1、 认识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 画对称轴。

3、 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重难点的教学方法:

1、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素材来学习对称知识。

2、 突出实践,加强操作。

3、 注重引导学生对对称图形特点的把握。

作业设计:1、 和同伴一起做个对称的动作。

2、 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1、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生活数学”理念。

3、将数学欣赏融入教学中,感受数学美。

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的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的图形,会画对称轴,会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的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轴对称的图形。

设计理念:1、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生活数学”理念。

3、将数学欣赏融入教学中,感受数学美。

设计流程:一、理解感知“对称”。

1、创设情境。

**大自然里的童话故事(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说:

“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 小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

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

” 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

”小蜻蜓和小蝴蝶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小树的叶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树叶也和咱们一家吗?

”小蝴蝶说:“对!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是一家人。

”)2、思维碰撞,交流感知童话故事引出的数学“对称”现象。

3、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现象,就叫做对称。

4、举例。师:“对称之家”还有哪些成员呢?谁愿意说给全班小朋友听?

5、欣赏(**课件中的沿对称轴对折的轴对称图形的动画效果,配**)

意图:教学伊始,以学生喜欢听的童话故事引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交流,思维碰撞,感知数学的“对称”现象,引出对称的概念,并及时拓展到生活中去寻觅与欣赏,并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对对称概念的巩固和对对称轴概念的初步感知,为下面的对称轴概念教学做好铺垫。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资源和数学实践无处不在,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原型”的过程,是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和学生多样化活动中进行的。

)二、实践深化“对称”。

1、出示范剪。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做什么?

师:你能照老师这样随便剪一剪,剪出这么漂亮的“对称之家”成员吗?(能)试试看!看谁制作的“对称之家” 成员最有创意、最漂亮。(教师巡视、辅导。)

2、学生动手剪。

3、**方法:

1)生剪完,选一些“对称”作品上台展示,介绍制作方法。

2)在黑板上展示生成资源。

生生互动交流,评价是否是“对称之家”成员?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剪的吗?秘密在哪儿?(他们没对折。对折再剪,两边才会一样。)

3)发现:要想又快又准确地使自己剪的图形是对称的,最重要的是要先对折。(再剪,然后再打开。)

4、认识深化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对称之家”成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左右两边完全一样,有一条线,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个折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对称轴”,画出来就是一条直直的虚线。请同学们读两遍。

5、谁能上来指出其它图形(指着作品)的对称轴?其余的同学请在自己剪的图形中指出对称轴。

6、生生互动交流、评价,深化对称轴教学。

(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通过动手做一做、动口议一议的教学策略,不着痕迹地得出了制作对称的图形的方法,主张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发展思维。这里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学生自主探求制作方法、创造对称图形之中,并精心设计了两次个集体交流评价环节:

第一次交流活动,生生交流、思维碰撞,在交流评价中内化了数学的“对称”现象;再次组织交流、评价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解决问题之中,深化对称轴教学,并对课堂中生成资源加以利用,感悟数学的应用性和数学美。)

三、练习内化“对称”。

1、看书质疑,画对称轴?完成“做一做”。

2、猜一猜,小组合作折一折?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小结:不同的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意图:这里主要借助于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的方法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和提升。如此,不但培养了学生实践应用的意识,而且有助于“猜测、验证”及感受“无限”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但从这一次的小组合作过程来看,由于时间不够充分,没有来得及讨论,所以学生没有能很好的参与,而且讨论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学生思维得不到发展,效率不是很高。)

四、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这些对称的图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对!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美”字。(贴一个对称的“美”)

2、师:平时呀我们要留心观察,做有心人。收集生活中更多更漂亮的“对称之家”成员,布置我们学习园地中的“展示栏”,让更多的小朋友来欣赏!

3、数学百花园:欣赏中国的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进一步感受对称美。

(意图:课已接近尾声,这里的两个环节目的在于梳理数学知识、升华数学知识,催生对生活中对称艺术的赞美,实现从轴对称图形──生活中其它对称现象的跨越,学生在背景**的渲染下,又一次经历了灿烂文化的熏陶。)

反思:本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称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人类创建的文明史中,具有多种变换形式。

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对称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交流、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但并不要求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名称。

如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1、尊重经验。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起点十分重要。

在生活中,学生对“对称”并不陌生,但其认识仅仅是生活积累,直观而肤浅。在上述教学中,我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如,上课伊始,我用学生喜欢听的大自然里的童话故事以课件**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对“小蝴蝶和小蜻蜓怎么会是一家人?

” 这个问题,通过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回答是:它们都是有翅膀的、都是喜欢花的、都是昆虫、都是会飞的……没有一个同学的回答是与本课时教学内容有关的,充分展现学生对“对称”原有的认识水平:

学生对“对称”的肤浅认识,还不能达到与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物联系起来,还不能用数学的“对称”眼光去观察生活。所以我接下来就引领学生观察小蝴蝶和小蜻蜓它们的左右两边,问:“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进而对“对称”概念的教学。这就让学生从用生活的眼光观察生活过渡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清晰、完善“对称”概念的教学,并运用“对称”的特征剪对称图形,以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折痕取名引出“对称轴”……教学环节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现实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使概念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2、关注体验。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本节课我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在“做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我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合作交流评价发现过程的经历,试图让他们模仿着老师动手剪一剪,使其经验和思维在剪一剪中得到对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顿悟、深化,充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他们探索、交流评价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相互启发,在尝试?创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并获得情感体验。

第三单元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换。新授 10.08 总第13课时本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 37页。教学目标 1 辨认东北 西北 东南 西南四个方向。2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教学重点辨认东北 西北 东南 西南四个方向。教学难点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 填一填。小飞用双手推动桌子向前移动,桌子的移动是 现象。4 如下图所示,小红从家出发,向 走 米到商店,再向 走 米到书店,再向 走 米到邮局,再向 走 米到学校。小红来了,请你当导游好吗?二 连一连 下面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用线连一连。开门踢毽子。跳绳平移坐电梯。荡秋千旋转拉抽屉。...

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新青岛版六年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限 40分钟 一 比一比,算一算,相信你是最棒的!1 直接写得数 10分 2 用竖式计算。二 填空。3大约等于 2 一个三位数 0除外 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3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相乘,积等于 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一位数相乘,积等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