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
第一节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一、学情分析: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三、教学目标: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 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四、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早正常情况下,脉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快。**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每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
而睡眠、休息时则减缓。参加运动时,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脉搏跳动也随之加快。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由于心脏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在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每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每分。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
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内。
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
适宜的运动脉率=(最高脉率 — 安静时脉率)65% +安静是的脉率。
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1. 准备一块马表;
2. 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 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种的脉搏跳动次数;
4. 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于10,就是此时的脉率。
三)注意的问题。
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率,造成测定结果不准。
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如下曲线图表)。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内,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分钟内,你的心脏恢复越快,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好。先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测6秒钟的脉率,运动结束后1分钟再测一次6秒钟脉率,利用下列公式就可以算出恢复率:
心脏恢复率 =(运动心率 - 恢复心率)/ 10
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一)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心率应逐渐减少。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多了,就是表示运动负荷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二)自我感觉判断法。
对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如果锻炼后,经过合理休息后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好,说明运动负荷比较合理。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息调整。
五。参考资料。
1)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逐步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
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
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2)运动过度疲劳综合症。
运动过度是指运动者在锻炼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所能正常承受的能力。
一般表现为参加锻炼后的第二天,锻炼者感到疲劳或肌肉酸痛僵硬、精神不振,出现所谓“锻炼的延续效应”。严重者还会产生注意力涣散、容易激动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不好、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等。
出现运动过度的一般症状后,可以通过增加两次锻炼之间的休息时间、减小锻炼的运动负荷等方法加以缓解。但严重者,还需要采取增加营养、接受理疗和按摩等措施,尽快使机体得到恢复。否则,会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
运动负荷过大是引起运动过度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合理的休息或饮食质量差、营养不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8.课堂练习:在教学时还应注意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如超量恢复、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运动后的心率恢复、心脏恢复水平等内容,讲授时最好与图示、图表等形式配合进行。如有条件,可将本课时的内容做成多**课件,讲授时运用必要的多**技术或其他电教手段,提高教学信息输出的高效性和直观性。
9. 作业安排:熟练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
10.自我问答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田径。
一、跨栏跑技术教学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全册
执教者 夏俊班级 九 班时间 3月19日。一 教学指导思想。本节课属于复习巩固提高的课型,其内容呆板单一,几乎为单调的 家常便饭 加上学生自身的众多共性和不同的个性因素,学生学习锻炼的热情难免会有所停滞或退步。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在教学手段和训练方法上力求 活 变 针对性强,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老事物新...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精品教案。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教学目标。1 识记责任的概念。2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3 懂得每个人都因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意识。4 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在家庭 学校和社会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教学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教案
一 教材简况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22章 二次根式 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24章 中心对称 第25章 圆 第26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而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二十七章至三十章内容。二 学生情况 九年级 班共有学生109人,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乡镇,学习层次不同。有应届生,也有补习生,数学成绩整体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