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传统文化竞赛

发布 2022-08-02 12:19:28 阅读 8409

九年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

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

3.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

a、《礼记》b《中庸》c、《周易》d、《春秋》

4.“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 )

a、李白《长干行》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d、李商隐《无题》

5.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a.韩愈b.欧阳修c.曾巩d.柳永。

6.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

7.七月七日长生殿。

a、夜深无人私语时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d、相见时难别亦难。

8.“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

9.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甫。

10.“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红楼梦》d、《西游记》

11.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 )

a、清b、元c、唐d、宋。

12.“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

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

13.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

14.“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 )

a、《红楼梦》b、《陈涉世家》c、《烈女传》d、《三国志》

15.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

16.长城的长度为( )

a、6300公里b、6000公里c、6800公里d、5500公里。

17.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 )

a.隋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宋朝。

18.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a 60岁b 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

19.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 )

a《牛郎织女》b《孟江女》c《白蛇传》d《山海经》

20.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a西施b杨贵妃c貂禅d王昭君。

21.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

a圭表b漏刻c日影d漏壶。

22.“文武二圣”指的是( )

a、孔子曹**、老子关羽c、孔子刘备d、孔子关羽。

23.“小李杜”指( )

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

c、李商隐杜牧d、李商隐杜甫。

2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 )

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

25.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 )

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

26.《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a吴 b贾 c王 d史。

27.下列哪位作家不是清朝的?(

a、纪晓岚 b、冯梦龙 c、曹雪芹 d、吴敬梓。

28.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

a、纪念屈原 b、纪念伍子胥 c、纪念范蠡 d、纪念秋瑾。

29.下列乐器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的是( )

a、号钟 b、编钟 c、绕梁 d、焦尾。

30.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

a. 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b. 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c. 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 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31.下列作品中作者与作品不相对的是( )

a.贾谊《过秦论b. 李白《静夜思》

c.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 汤显祖《西厢记》

32.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有一套理论,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阴”是指( )

a.山南水北 b.山北水南 c.山南水南 d.山北水北。

33.古代音律分为分为五音,其前后顺序是( )

a. 宫、羽、角、商、址 b. 宫、商、址、角、羽。

c. 宫、商、角、址、羽 d. 宫、羽、商、角、址。

34.《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史 c.国别史 d. 编年体通史。

35.中国古代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梨园子弟"的称号出自哪个朝代( )

a、宋朝 b、元朝 c、唐朝。

36.成语"笑容可掬"中"掬"字的意思是( )

a、谦虚 b、捧起 c、生动。

37.《单刀会》、《群英会》、《华容道》取材于( )

a、民间传说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38.“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八斗”指的是()

a、诸葛亮b、曹植c、苏轼d、纪晓岚。

3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哪个历史人物?()

a、韩信b、张良c、樊哙d、陈平。

40.“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谁的评价()

a、王维b、孟浩然c、苏轼d、黄庭坚。

4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的是哪种花卉()

a、梅花b、兰花c、菊花d、荷花。

4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中歌咏的是何种植物?()a、梅b、松c、菊d、竹。

43.“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在这灯火阑珊处”描述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a、元宵节b、中秋节c、重阳节d、端午节。

44.被称为“书圣”的是谁?(

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欧阳询。

45.“及时雨”是《水浒传》中哪位英雄好汉的绰号?()

a、晁盖b、宋江c、吴用d、卢俊义。

46.范进是下面哪部**中的人物?()

a、《红楼梦》b、《水浒传》c、《三国演义》d、《儒林外史》

47.享乐主义主要是指沉溺于过一种贪图享受、满足于现状的生活。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关于抵制享乐主义的名言警句,比如。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④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

a.①②b.①②c.②③d.①③

48.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夫妻和睦方能“家和万事兴”。下列成语,用来形容夫妻之间和谐关系的是。

①举案齐眉。

②琴瑟和鸣。

③玉友金昆。

④共挽鹿车。

a.①②b.①②c.①③d.②④

49.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及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在清明时节以诗会友,写下了众多名句。以下哪一句不是描绘清明时节景象。(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d.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50.下列诗句描写的情景与季节对应错误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春季。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季。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秋季。

d.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冬季。

51.下列诗文中的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是白居易。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是范仲淹。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是苏轼。

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妻子”是杜甫的妻子和孩子。

5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诗人在哪看到的景色?(

a.黄鹤楼 b.岳阳楼 c.鹳雀楼 d.滕王阁。

53.李清照的词作《醉花阴》中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其中“黄花”指什么花?(

a.黄水仙 b.桂花 c.菊花 d.金银花。

54.下列名词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

b.士大夫是指读书人,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一句。

c.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之人,后泛指应试的举人。

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湖南的岳麓书院,徽州的*书院。

55.古人对别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为( )

a.令尊 b.令堂 c.家严 d.家慈。

56.明清科举主要有三场考试:乡试、会试、殿式。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什么?(

a.举人、贡士、进士; b状元、榜眼、探花。

c.解元、会元、状元; d.探花、榜眼、状元。

57.古今常有人用哪四样事物形容“四君子”,来赞颂君子的清高品德?(

a.兰莲松菊 b.梅兰竹菊 c.梅兰松菊 d.松菊莲梅。

八年级传统文化竞赛题

八年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1.四书包括 论语 大学 孟子。a 礼记 b 中庸 c 周易 d 春秋 2.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韩愈b.欧阳修c.曾巩d.柳永。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里的 三秋 是指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4 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

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五年级 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经典驿站。诗经 硕鼠 魏风。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 硕鼠 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1 读 硕鼠 原文。2 学生谈感受。二 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三 温馨点击。介绍 诗经 及 魏风 硕鼠 四 活动广角。1 背诵 硕鼠 这首诗。2 ...

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1 诗经。硕鼠。教学目标 1 学习 硕鼠 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 硕鼠 中,复唱的特点。2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3 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4 熟读并背诵。教学难点 1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2 熟读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