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教育

发布 2022-07-31 00:09:28 阅读 8538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说课稿xx中学。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教务处给了我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我的说课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二课时的内容,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学生心里还存在很大的好奇心,本课题的学习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单元基本概念很多,且这些概念又是学生往后学习的化学基础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本课题的知识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的发展。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会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欲望和形象的化学兴趣。

2、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内容及学生的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原子的构成。难点是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二、教法分析:

由于本课题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内容很抽象,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运用**讨论法、图表分析法,类比归纳分析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三、学法指导: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设置了许多活动:比如,“各抒己见”、“你会做吗?

”等。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四、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引入新课(3分钟)

第1页。我以模型模拟水电解的示意图开头,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展示原子弹****,让学生想象原子内部是否是实心的不可分的球体?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二)师生互动,**新知。

第一部分教学——原子的构成(20分钟)

1、老师介绍原子结构发现科学史和并重点介绍卢瑟福做的а-粒子穿过金箔的实验,学生听介绍后带着原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各粒子的电性等问题阅读p68内容,最后师生一起得出原子的构成。

2、出示**,通过观察常见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并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出示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让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第二部分教学——相对原子质量(10分钟)

1、用具体的数据展示一些原子的实际质量,学生**展示后,发现原子质量很小。提出问题:原子的质量如此小,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

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所以引出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出示**列出部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中子数,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并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让学生自己查相对原子质量表,举例计算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3、老师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学生阅读p69的资料。(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学生完成学案(10分钟)(五)分享收获,强化思想(2分钟)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课后作业:芝麻开花p13t10、t11

3、拓展作业: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习作。五、板书设计§3.2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质子(+)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

不带电)核外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相对原子质量(ar)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2)表示式:一种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1,一般不写出相对原子质量(ar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相对分子质量(mr):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

六、教学反思:由上课教师完成。

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说课稿《原子的构成》

4.1 原子的构成。进门后先鞠躬,记得微笑!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构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 这六个环节不用说出来,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原子的构成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 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 课题的教学,教材编排上是叙述性的,很抽象。若按传统方法直接按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不会对原子结构的知识产生兴趣。教师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经过反复研究教材,本人觉得这一内容是一个比较好的 基础理论型 性学习的好素材。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课题1 原子的构成主备人。班级姓名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检查人。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是由质子 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数据信息的分析比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炼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 世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