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 压强和浮力上交导学案

发布 2022-07-28 22:22:28 阅读 9973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第1节压强。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主备人:李宝泰备课组成员交流研讨签名:

教学时间:学习目标:

1、学会压强的概念2、掌握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学具准备:一块海绵,一只玻璃杯,两个钩码。

学习过程:一、自学阅读。

1、 自学课本p76—p77,“想想议议”和“**”部分。方法提示: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比较,图14.1—3 甲、乙乙、丙

2、 自学检测:通过自学,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因素有关。课本p76-77甲、乙对比说明:

受力面积相同时,(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对比说明压力相同时、(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和___的方法。

二、合作**。

利用身边的海绵,玻璃杯,钩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组讨论: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如何改变受力面积,小组实验:以小组完成实验(选一小组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并引导得出结论:

三、压强 1、自学课本p77压强部分,要求: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分析例题。

2、自学检测。

1)物理学中把___叫做压强,它表示的意义是。

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变形后f=__s=__

3)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自然平放).

4)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自然平放时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不是物体的底面积)。

5)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

6)练习: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砖的重量约20n,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3m2,计算砖对地面的压强。

3、以小组分任务展示自学内容。

四、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自学课本p78“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压强公式p=f/s,要增大压强,可以保持___不变,增大___保持___不变,减小___要减小压强,可以保持___不变,增大___保持___不变,减小___

2、合作学习。

以小组开展增大压强,减小压强举例活动。

3、展示各组列举的事例。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本节课我还有疑惑:

六、达标训练

1.压强是反映的物理量。物理学在把定义为压强。压力作用的效果跟有关。

2. 一医用注射器活塞面积是3cm2,如果加在活塞上的推力为1.5n,则针头所注射的液体的压强是___帕。

3.如图所示:将小凳按两种方式先后放在海绵上,作用效果如图,

此实验说明:当___相等时,若___减小,则___增大。

4.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5,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

接触面积之比为1:2, 则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之比为___压强之比为___

6.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放置方法是。

a.平放 b.侧放 c.竖放 d.无法判断。

8.关于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都是由于重力产生的,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

b、压力的方向竖直向下;c、压力作用的效果只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d、压力的大小有时与重力有关,有时与重力无关。

七、课后反思。

第2节液体的压强。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主备人:李宝泰备课组成员交流研讨签名:

教学时间: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行行色色的连通器。

学习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学习难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一、自学、合作**

一) 实验**: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并思考:

1、把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有高度差,说明了什么问题?

2、橡皮膜在不同深度时,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 ; 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

二)实验**:液体内部的压强有多大,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并思考:

1、教师先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放入水中,橡皮膜为什么会凹进玻璃管?凹进的程度说明了什么?

2、加水使橡皮膜平衡后,管内外的水面有什么关系?

3、能否从受力平衡入手来测量液体给橡皮膜的压力?

4、液体压强的公式怎么得出呢?

注意:式中各量,ρ为 ,单位是 ,g为常数,h为 ,单位即研究的某点到自由液面的垂直距离。

二、液体压强的公式学会了吗?练一练吧!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于今年6月1日下闸蓄水,10天内水位上升到135m,一块上表面面积为2m2的水平石块被淹没在水面下50m处,则石块的上表面所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大?

三、阅读课本p8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叫连通器。

2、连通器的原理是。

3、应用举例: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本节课我还有疑惑:

五、达标检测:

1、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有关, 越大,液体的压强越 。

2、拦河大坝总是修成上窄下宽,这是为了( )

a、美观b、施工的方便。

c、为了能够承受水深处的较大的压强 d、以上都不对。

3、在烧杯内装有适量的水,把一木块慢慢放入水中,水未溢出。当木块静止时,水对烧杯底的压强变化情况是(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潜水员潜到三峡库区20米深处,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pa?(g=10n/kg)

5、如图是a端开口b端封闭的l形容器,内盛有水,已知b端顶面离容器底6cm,a端内液面离容器底26cm。求:(g=10n/kg)

l) b端顶面受到水的压强.

2) 如果b端顶面的面积为2×10-3m2,那么,顶面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大?

六、课后反思。

第3节大气压强。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主备人:李宝泰备课组成员交流研讨签名:

教学时间:一、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进行实验**,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的过程;[**:21世纪教育网。

4、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二、课前预习。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叫做简称21世纪教育网。

2、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该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上方为。

3、物理学把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pa。

4是测量大气压的仪器,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 。

三、新课讲授。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强是由于产生的。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请自己动手做课本86页观察: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几个小实验。

请举出我们生活中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事例。

2、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如何做的?你能否模仿这个实验?用生活中的皮碗试试看。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1、你能估测大气压的值吗?请说说你的方法并和大家一起分享。

2、请说说托里拆利实验的做法(课本图14.3-3)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请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这样大小的大气压规定为。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本节课我的困惑是:

五、达标检测:

标准大气压的值是pa,相当于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有甲、乙、丙三个同学在同一房间用托里拆利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实验启示结果依次是75.2cm、75.6cm、76.

0cm。已知一个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入了空气,另一个同学则没有将管子竖直放置,如果只有一个数据正确,它是( )

a、甲 b、乙c、丙 d、无法确定。

3、把装满水的杯子浸入水中,口朝下。如图1所示那样那样抓住

杯底向上提,在杯口离开水面前,杯子露出水面的部分( )

a、充满水b、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真空。

c、没有水d、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空气。

4、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网。

c、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d、墨水被吸进钢笔21世纪教育网。

九年级物理压强和浮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教学设计建议。内容标准分析 压强和浮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概念,都属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有较紧密的内在联系,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它与生活 生产有密切的关系。本单元内容包括 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 大气压强 浮力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 单元知识结构。二 课程标准 与 教学大...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压强和浮力》学案

压强和浮力学案。学习目标 1 知道压力 压强和浮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和浮力。2 知道测量气压的方法 抽水机的工作原理,熟记标准气压的值。3 知道大气压强的成因及变化规律,并能用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物体的浮沉条件等重要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4 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 压强和浮力导学案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1节压强。学习目标 1 学会压强的概念。2 掌握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 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学具准备 一块海绵,一只玻璃杯,两个钩码。学习过程 一 自学阅读。1 自学课本p76 p77,想想议议 和 部分。方法提示 用控制变量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