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第二节。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教学知识目标: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
科学素养目标:
进一步学习实验**法,能初步体会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会从实验对比中得出结论。
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的“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对于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
2、澄清石灰水、稀盐酸这两种溶液中溶质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第1页/共4页。
日常生活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糖、食盐易溶解在水中,但是一杯水是否能够无限制地溶解糖或食盐呢?
三、讲授新课。
分组实验7—3
观察现象:两支试管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有剩余。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并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总结归纳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提问:判断某温度下、某溶液是否饱的方法是。
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实验7—4学生观察现象:温度升高后,原来没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
学生小结:升高温度时,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实验7—5学生观察现象:加水后,原来没溶解的氯化钠又溶解了。
学生小结:加水后,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师总结: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量的情况下,原来饱和溶液变为第2页/共4页。
饱和溶液,因此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一定要说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中才有意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讨论:你有几种办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小结: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饱和”、“不饱和”和“浓”“稀”的关系。
饱和溶液一定很浓吗?不饱和溶液一定很稀吗?
分组实验7—6
观察:各10ml水,分别放入2克氯化钠和0.1克熟石灰,则溶液较浓的是:
根据现象判断:已经饱和的是。
总结:溶液“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对不同溶质来说,一定温度下,浓溶液不一定饱和,稀溶液不一定不饱和。
思考: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比不饱和溶液。
浓(稀)小结: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第3页/共4页。
巩固与练习。
1、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
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
溶液。℃时,100克水中溶解20克氯化钠恰好饱和,则20℃时,100克水中。
填“最多”或“至少”)溶解20克nacl,或。
20℃时,完全溶解20克nacl (填“最多”或“至少”)需要100克水。
3、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填“浓”或“稀”)
第4页/共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教案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学知识目标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 浓 稀 关系的不同。科学素养目标 进一步学习实验 法,能初步体会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会从实验对比中得出结论重点 1 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2 分析溶液的 ...
九年级化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生活引入,学到知识后解决生活 生产中的问题。建构概念后,提取本节课相关知识,完整的体现了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思路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想。本节课采用提问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形式多样,通过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引出概念,学生形成多方面认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后反思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反思。科任教师万亮。本节课内容是在第一册第二章溶液概念的基础上,从物质能不能无限溶解在一定量溶剂里入题,介绍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难点是对饱和与不饱和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为溶解度及结晶的学习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