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练习题

发布 2022-07-27 00:08:28 阅读 6724

1、人们通常以__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人们用光学显微镜___选填“能”或“不能”)分辨出分子。

2、下列自然现象中,可以用“扩散”解释的是( )

a.花香四溢 b.浓雾弥漫 c.雪花纷飞 d.细雨绵绵。

3、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4、如图,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分子。

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2、我们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防止人们被动吸食“二手烟”,“二手烟”被吸食的主要原因是烟的( )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3、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4、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

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1、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将煤堆放在墙角一段时间,发现涂在墙角处的石灰变黑了,这是___现象,它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在。

1、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

a.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

b.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

c.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

d.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

2、咸鱼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一晚,冷冻室内有咸鱼味。这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3、小丽从网上学会了“鱼香肉丝”的做法,“母亲节”那天,当她做好这道菜,她的妈妈恰好进家门,就惊讶地叫道:“她爸,今天的菜好香啊!”,小丽高兴地端着菜从厨房出来,走到妈妈的面前,对着妈妈说:

“祝妈妈节日快乐!”。从物理学来说,妈妈能闻到菜香是由于分子的___现象,说明了分子做___规则运动(选填“无”或“有”)。

1、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会看到___杯中的墨水扩散快。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易散开,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靠得很近,相互之间存在___才使得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由于分子间距小于1 nm时才能显现分子引力,所以从分子动理论角度来看,气体温度降低,其分子运动速度会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压缩其体积分子间隔会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将气体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

2、在杭州市虎跑泉的茶室里,一批旅客带着奇异的目光看服务员表演,桌上一只盛满虎跑泉水的碗,服务员轻轻地把硬币投入碗内。她一口气投了好几枚,水面已经高出碗边好几毫米,可就是不溢出。看到这一切游客惊奇地叫了起来。

虎跑泉水满而不溢,是由于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水的表面张力特别大的缘故。

1)原来,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要比内部稀疏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弱了,其中___减弱更多,所以表面层分子之间有相互___这种力叫表面张力,甚至它能使液面形成一层弹性薄膜把缝衣针托住而不会下沉。

2)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请你猜想:液面总是尽可能___填“增大”或“缩小”),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是否正确。

1、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有内能,冰没有内能。

b.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的内能大。

c.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d.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2、下列有关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

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

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 ℃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双手互相摩擦,手会感觉到发热。

b.把冰块放在果汁里,饮用时感觉很凉快。

c.利用煤气灶将冷水烧热。

d.在阳光下曝晒的自行车金属部分会热得烫手。

4、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晒太阳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d.压缩空气。

5、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这是通过___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___能。火柴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这是通过___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___能。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1 kg 0 ℃的水和1 kg 0 ℃的冰内能相同。

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2、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3、如图所示,“钻木”能“取火”,说明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___

1、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天寒地冻,采用集中供热来取暖。

b.砂轮磨刀,刀在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烈日炎炎,人们走进空调房避暑。

d.晾晒棉被,太阳光下的棉被晒得暖乎乎。

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冰可从0 ℃的水中吸热熔化。

b.100 ℃水的内能比0 ℃水的内能大。

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

3、蜥蜴是冷血动物,需要通过晒太阳使自己的身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才能活动,如图甲所示,蜥蜴晒太阳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内能;如图乙所示,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内达到起飞速度。汽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推动活塞运动,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动能。

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2、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陨石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发光。

b.天冷时人们通常会搓手取暖。

c.锯木头时锯片发热。

d.烈日下自行车轮胎受热会胀破。

3、小萱常用手给奶奶搓背和用热水给奶奶泡脚,都能使奶奶的身体感到暖和。搓背是通过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泡脚是通过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1、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的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

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b.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但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

1)你猜想___是主要原因(选填“a”或“b”);

2)你猜想的依据是。

添加至错题篮。

2、阅读下面短文。

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

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答。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答。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

答。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2、**“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质量为2 kg的水,温度由25 ℃降低到20 ℃放出的热量是 (

a.4.2×104j b.2.1×105j c.1.68×105j d.3.78×105j

4、甲、乙两种物体质量相同而比热容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则( )

人教版物理九年第十三章《内能》学案 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 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内能 导学案

第2节内能。备课笔记。课外拓展 詹姆斯 普雷斯科特 焦耳 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 1889年10月11日 出生于曼彻斯特近郊的沙弗特,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物理学家。由于他在热学 热力学和电学方面的贡献,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奖章 copley med...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

第13章内能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2 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能通过 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3 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 焦耳。4 了解比热容概念 符号及单位,会根据比热容能进行热量的计算。教学重点 内能与什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