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

发布 2022-07-25 12:02:28 阅读 7832

一、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实质:从宏观上看,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从微观上看,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粒子本身没有改变。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但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

实质: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特别注意: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

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比较。

2、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形式归纳。

1)化合反应。

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2h2+o2 h2o 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如:3fe+2o2 fe3o4 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

cao+h2o= ca(oh) 2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co2+h2o= h2co3 其它。

如:2co+ o2 2co2等。

2)分解反应。

氧化物的分解例如:2h2o2mno22h2o + o2↑

酸的分解(含氧酸) 例如:h2co3 = h2o + co2↑

某些盐的分解例如: caco3高温co2↑+ cao

3)置换反应。

活泼金属(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与酸(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例如:fe+2hcl=fecl2+h2↑ h2so4 + zn = znso4+ h2↑

金属(一般不选k、na、ca)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另一金属和另一种盐。

例如:fe+cuso4=feso4+cu 2agno3+cu= cu(no3)2 +2ag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h2+cuo△ cu+h2o

碳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2cuo+c高温 cu+co2↑

4)复分解反应

碱性氧化物 + 酸反应 → 盐 + 水例如:fe2o3+6hcl= 2 fecl3+3h2o

碱 + 酸 → 盐 + 水(中和反应) 例如:h2so4+2 naoh =na2so4+2 h2o

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例如:hcl+agno3=agcl↓+ hno3

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例如:2naoh+cuso4 = cu(oh)2↓+na2so4

盐 + 盐 → 两种新盐例如:nacl+agno3 =agcl↓+nano3

注意:碱+酸性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如:2naoh+co2 = na2co3+h2o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交叉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中,不属于哪种基本类型。如复分解反应中有氧化还原反应,也有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kclo3

2kcl+3o2↑(氧化还原反应);h2co3 = h2o + co2↑(非氧化还原反应)]同样化合反应中有氧化还原反应,也有非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到高中学习),复分解反应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2)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

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主要依据时各类反应的定义: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一换一”,复分解反应:“两两互换成分”。

四、质量守恒定律。

1、基本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反越位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

1)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①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是:分子**成原子,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

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6、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同步练习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课前预习 1 溶解性是指 物质的溶解性主要与和等因素有关。其中被称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外部因素 而和被称为影响溶解性的内部因素。2 饱和溶液是指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指的溶液。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多少,又可把溶液分为和。课堂练习 3 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同步练习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课前预习 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该物质在溶剂 通常溶剂为水 里达到时所溶解溶质的它主要随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变化关系通常可以用来表示。2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此外,为了方便的表...

九年级身边的化学物质练习

当堂训练 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均填序号 氧。气二氧化碳。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 填序号 ab收集装置 填序号 检验。验。满。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1型,选择上图中的 2型,选择上图中的 收集气体的选择主要依据。1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原因2 用向下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