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 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了解物理学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2)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3)经历实验过程,学会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出牛顿第一定律,并会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表述;
4)在生活中认识惯性,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危害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
2)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生**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3、**实验的设计与数据的处理。
难点:1、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
2、利用惯性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分析论证法、讨论法、游戏法等。
四、教学准备:
多**、斜面、木板、玻璃、毛巾、小车、刻度尺、长方体窄木块、玻璃杯、惯性演示仪等。
五、课时安排: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 激发矛盾。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桌上的书本(或文具盒)感受:推书本,书本就运动;撤去推力,书本就停止运动。让学生讨论书本运动的原因和如果撤去推力,书本还会运动吗?
回归课本,展示图-4四幅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四幅图的共同特征。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启发学生比较上述事例的共同特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若物体不受力,物体就不会运动或最终停止运动。
上述观点和2000多年前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非常相似,也和同学们的生活体验很相似!
投影亚里士多德观点: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桌上的书本(或文具盒)感受:快速推动书本,然后迅速撤去推力,观察书本的运动情况。
几百年前,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就曾通过假理想斜面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即同学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投影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示意图,教师对照示意图复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和结论。
投影伽利略的观点: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永远运动下去。
2、实验**:
学生活动。将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滑下,分别经过下面的粗糙布面和较光滑的桌面。**小车停止的原因:即是摩擦力导致小车停下来。
科学**。1)提出问题: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让滑块从斜面同一高度处滚下,每次改变物体不同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块的运动距离,并推论想象当滑块与平面间没有摩擦力时滑块的运动情况。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情况。
准备器材:斜面、毛巾、纸、木板、小车、刻度尺等。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分析与论证:
本实验分析与论证过程,着重在于比较数据,找出现象中变化的共同规律。启发学生间交流与**,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
平面越光滑,滑块收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远。
如果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滑块就会一直运动下去,永不停下来。反过来原来是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师生总结归纳:
1)教师点明:上述表述其实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所反映的内容。(投影定律内容)
2)综合述评: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具有四大方面重大意义:一是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二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三是牛顿第一定律适合一切物体;四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可以在实验基础上,以合乎逻辑的方式推理出来。
第二课时。二)、惯性。
学生活动:改装图6-7的惯性小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演示小实验:
1、小车上竖直放一木块,突然拉动小车。木块是向前倒还是向后倒?
2、运动着的小车突然被挡住停了下来。小车上的木块是向前倒还是向后倒?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提出惯性的概念,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组织师生交流,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并引导如何解释,归纳解释的思路。(如汽车起动时,乘客会向后倒,而刹车时,则向前倾)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惯性仅与质量有关。
三)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惯性既有有利的一面,也会带来危害,我们要通过学习惯性,兴利除弊。
展示惯性利用的内容:
1、体育运动中的……
2、日常生活中……
3、特殊技术中……
还有,平时我们拍打身上的灰尘、抖落伞上的雨滴等也都利用了物体的惯性。你知道该怎样解释吗?
展示惯性预防的内容:
1、课本图6-11安全带的利用;
2、战斗机在战斗之前,抛掉副油箱。
四)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六、课堂小结。
投影本节内容要点,进行本节内容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过程、内容和意义;
2、什么是惯性,惯性大小与什么有关?
3、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4、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七、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预习第二节力的合成;
2、课本第109页,作业题。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三、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四、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九、教学反思。
第二节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理合力的概念。
2.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法则。
过程与方法:1.经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规律的**。
2.应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生活中利用合力的方向具有的规律为生产服务。
2.利用多个力可以合成更大的力的规律解决动力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参与,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认识等效替代对物理发现的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弹簧、滑轮、钩码、细线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也就是运动状态保持不变,这也是惯性具体表现。那么,物体同时受两个力作用,运动情况会怎样呢?
二)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较大的食物一只蚂蚁根本拖不动,它们怎么办呢?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观察过?
学生:多只蚂蚁共同拖到蚂蚁窝。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6页《合力》同桌讨论归纳总结什么是合力与分力。
2、力的合成:当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怎样求合力呢?什么叫力的合成?
学生: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和。(可能会忽略两个力方向相反的情况,教师可以再补充)
3、学以致用:
教师:自由讨论课本105页图6-16和图6-17
学生:a推与拉 f=f推+f拉方向向前与两个力方向相同。
b 沉与浮若f浮》g 上浮方向竖直向上。
若f浮若f浮=g 漂浮。
4、科学**:
教师:为了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下面开始实验**107页图6-18来证实。
1)、工具:橡皮筋两根,滑轮两个,钩码一盒,木版一块,钉子三个,小锤一个。
2)、方法:按课本106页图6-18设计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
3)、实验**。
4)、**结论:
a、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 f1+f2。
b、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 f1-f2。
5)、进行验证:比较验证你认识是否正确。
课堂练习。1.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而大人一个人就可以提起,就是说大人用的力与两个小孩用的力的作用效果___大人施加的力是两个小孩的力的___
2.一人在小车前用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车,另一人在车后用1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车,使小车沿直线前进,则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是___n,合力的方向是___
3.在某次校运会的拔河比赛中,八年级(一)班同学用8 000n的力水平向右拉绳子,八年级(二)班同学用7 000n的力水平向左拉绳子,这时绳子受到的合力是( )
a.15 000n,方向水平向右 b.1 000n,方向水平向左。
c.1 000n,方向水平向右 d. 8 000n,方向水平向右。
4.一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受两个力f1=4n,f2=10n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
沪科版 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教学目的。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 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状态和位置而改变。3 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重点与难点。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教具。教师演示用具 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 ...
沪科版 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整套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教学目的。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 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状态和位置而改变。3 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重点与难点。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教具。教师演示用具 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 ...
沪科版 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教学目的。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 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状态和位置而改变。3 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重点与难点。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教具。教师演示用具 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