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案 下册

发布 2022-07-21 00:59:28 阅读 5183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七章力与运动7.1 科学**: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2、 知道物体的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1、利用**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物理知识的,激发热爱物理学的热情。

重难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

学具:木版、小车、毛巾、棉布、水杯、硬纸片。

一、【课前导学】

1、思考:离开脚的足球会在草皮上滚动一段距离后逐渐停下来。是什么力使足球停下来。

如果是在平整的地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踢足球,足球也会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这段距离和草皮上的距离一样吗?为什么。

猜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的作用?如果物体不受力,情况会怎样。

二、课内**。

**点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1、 自学课本p44“维持运动需要力吗?”部分。“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若不受力,物体就不会运动或最终停止运动。”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2、 小组讨论、自我检测。

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力。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力,运动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

**点2、**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自学p45“**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部分。(时间1分钟)

2、小组**。

1)实验目的是研究方法是。

2)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因素是采用的办法是三个同一的目的是什么)

3)该实验需要改变的因素是采用的器材有。

4)实验中需观察的现象是。

3、小组活动:以小组进行**活动

说明: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的原因: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摩擦力越大,运动的距离就越短,速度减小得越快 ,运动的时间就越短 。

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滑下来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

⑷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4、分析总结。

1)根据实验现象和收集的数据归纳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

3)根据上述归纳的结论进一步推理:假设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

4)静止的物体若不受力的作用,它会保持什么状态?

**点3牛顿第一定律。

1、 自学课本p45“牛顿第一定律”部分。

2、 自学检测。

1) 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在进一步得出的。

3、 小组讨论。

定律中“一切”、“总”、“或”、“保持”的含义是什么。

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1 关于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点4:惯性现象。

1、自学课本p46“惯性”部分。

2、自学检测。

我们把物体保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成为惯性定律, 物体都具有惯性。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质量大或小,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或不受力,具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因此 (选填:“能”或“不能”)说成“惯力”“惯性力”“惯性的作用”或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所以说,惯性和力是两个毫不相关的物理量。

3.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质量。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大卡车和小轿车,容易启动,容易制动.由此可见,质量大的物体的运动状态(选填“容易”或“不容易”)改变,也就是说质量大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能力,即惯性。

帮你理解: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惯性与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例2 如图1—2—6,在一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表面光滑的小车上,静止放置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当车从静止突然水平向右起动时,则两个小球 (

a.一起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b.一起向右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

c.一起向右运动,且m2的速度等于m1的速度 d.对地面仍保持静止

4\小组活动。

1) 将纸条放在茶杯底下,迅速抽出纸条,观察到什么现象?做出你的解释。

2) 将金属块放在玻璃杯的硬纸板上,用硬棒迅速击打硬纸板,鸡蛋会飞出吗?做出你的解释。

3) 放在运动的小车上的木块,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静止时,车上的木块将怎样?做出你的解释。

5、小组讨论。

1)图12.5—5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2)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惯性?

3)力、惯性、惯性定律的区别是什么?(提示:《目标检测》p 51释疑解难。

课堂展示1】

1、“神州七号”飞出地球后,如果飞船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飞船将:(

a、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沿原路径返回地球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2、.下列现象中,物体是利用惯性而运动的是[ ]

a.汽车刹车的运动过程b.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过程。

c.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过程 d.钟摆从最高处向最低处摆动的过程。

3、.放风筝是小孩和大人都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用手牵着线绳拉着风筝迎风跑。

就可以将风筝放飞到高处,其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风筝在高空放飞时,试说明气体对风筝作用力的产生原因及作用力的方向。

4、.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向前倾不能说明人具有惯性b.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c.人向前倾能说明车具有惯性d.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和车都具有惯性。

5、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

a、某些地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c、车辆靠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6.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止 b.改变运动方向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

7.小兰看到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后,很容易摔倒,下面是他对这种现象的解释:①人的脚着地后受地面摩擦力作用而停下来。

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③人向车行驶方向摔倒④从行驶的车上跳下的人原来与车共同处于运动状态。

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

ab.②③cd.④①

8.火车在长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导学案

第一章 打开物理知识的大门 导学案。八年级物理备课组主备人 侯富吉。学习目标。1 通过从自然 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2 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3...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系列导学案

构皮滩中学2016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学习时间 201年月日。学习班级 八班。学习姓名 学习内容 第八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习目标 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3.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学习重点 流...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系列导学案

构皮滩中学2016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学习时间 201 年月日。学习班级 八班。学习姓名 学习内容 第八章第3节空气的力量。学习目标 1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2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3 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