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 2教案

发布 2022-07-20 23:50:28 阅读 7699

时间:__年_月_日第_周星期_ 总课时_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中主动操作,能用自已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利“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的方法与合作演习。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多**课件、平面镜、球面镜。

学生:平面镜、蜡烛、火柴、白纸。

课时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

2、画出图中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3、画出图中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与入射角。

二、新课引入:

拿一面镜子,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

3、进行新课:

1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画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的地方无反射光;漫反射则向各个方向反射光。

强调: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正是由于它们发生漫反射。

2、平面镜。

教师: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平面镜我们都很熟悉,并且知道它能成像。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实验:1)照课本图5-19,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刻度尺的上面。

2)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和一前一后竖放在刻度尺上。

3)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使它与蜡烛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

4)由刻度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以及玻璃板到像的距离。

5)移去蜡烛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法:

1)从物点上引发两条光线,根据反射定律由反射光的延长线的交点确定像点。

2)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特点,确定像点。

课堂练习:一个1.6米高的学生,站在距平面镜2米的地方,像与他的距离是多少?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将 ?像的大小将 ?像高是 ?

平静的水面可看作天然的平面镜,课本图5-20为岸边的树木通过水面形成的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水中倒影”。

3、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成像。

如照镜子,商店里墙上的平面镜。

2)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如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平面镜阵列,3)用平面镜既改变光路又要看它成的像。

演示:牙科医生用的小平面镜。

演示:用潜望镜看物体。

三.课堂练习(在讲课中间穿叉进行)

四.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练习与评测p

板书设计】5-4 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成像。

2)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3)用平面镜既改变光路又要看它成的像。

教学反思。

沪科版 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教学目的。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 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状态和位置而改变。3 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重点与难点。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教具。教师演示用具 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 ...

沪科版 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整套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教学目的。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 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状态和位置而改变。3 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重点与难点。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教具。教师演示用具 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 ...

沪科版 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一节质量。教学目的。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 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状态和位置而改变。3 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重点与难点。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教具。教师演示用具 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