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方案反思

发布 2022-07-20 18:17:28 阅读 488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

课题名称 《画》

科目语文。年级一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1、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2、初步会根据拼音识字。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美丽的山水画,有趣的谜语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诗、字的再现,让学生学习巩固生字。

3、通过配乐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诵读古诗学习生字 ,培养语感。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11个生字。

2、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诵读课文,培养语感。

教学资源:1、教师自制的多**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大屏幕环境。

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秀美,下面我们旅游去啰。(大屏幕展现三幅美丽的山水画)

2、让学生当小导游解说。

3、引入教学内容:在这美丽的山水画中,有一首有趣的古诗,谜语古诗,我们来猜猜。

二)激情诵读,读中获知。

1、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合作猜谜。

2、检查诗朗读情况,交流谜底。

3、配乐范读。

4、指导朗读(语速、动作)

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读“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远”和“近”、 来”和“去”则请学生们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诵读大比拼。

6、认字大比拼。

三)拓展思维:我会说。

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充分说一说。

四)课外延伸。

师生说谜语,猜谜语。并让学生回家收集谜语,下星期交流。

教学反思:《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

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对应。我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最大特点,创设旅游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学习。

我抓住诗句中的着眼点,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朗读上,借助精美课件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配乐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做到音、意、动融合。读“画”时眼随手从上到下划过;“远看山有色”时,将手抬高,举目四看;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春去花还在”,眼随手送出去又收回;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

通过做动作,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学习兴趣高涨。

对诗中几对意思相反的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远”和“近”。“远”右手抬高打出,眼远眺,“近”右手收回在胸前,低头俯视。

“去” 和“来”。“去”双手打出,眼随手看,“来”则双手收回,同样眼跟随。动作形象有趣,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快乐。

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利用**中陶冶诗情,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让学生喜欢诗,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在朗读的同时,我还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在评价中,学生互相取长补短,语感和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的坚持与努力。当然,朗读的方法还很多很多,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就追求个性的张扬。只是切记:

繁琐的讲解会让孩子们身心不堪重负,枯燥的朗读会让孩子们对母语望而却步。只有让孩子轻松地读,优雅地读,快乐地读,方能给他们留下最美好的童年。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画 教学设计。教材解读 画 是一首我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 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 画 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画上有山 水 花 鸟,给人以鸟语花香 山水相衬的美感。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提取古诗中的信息。教学重 难点 朗诵古诗,并找出诗中的景物和三对...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 画 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 画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画 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 山水画 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教学目的。1.能对照图...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

画 教学设计。巩玉玉。黄圩第三小学。画。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59 60页。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认识11个生字,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 远 和 近 有 和 无 来 和 去 是意思相反的词。2 过程与方法。随文识字与自主识字相结合,写好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抓住重点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