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答:教育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首先,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征”,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目的性德活动,即使是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这样,没有明确目的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为“教育”。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是耦合的过程:
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这二个过程是互为前提、密不可分的。
再次,这个定义枪挑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再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因此,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就不能称为“教育”,因为这的“引导”、“促进”和“加速”作用。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信息社会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网络、学校与市场的联系、教学组织形式等(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第一,教育史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五,再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几乎,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之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第二章教育功能。
1.名词解释: 隐性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如不公正的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对有些家长而言,学校起来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教育功能的表现。
教育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1.教育能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发挥政治职能;3.促进政治民主化。
经济功能。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1.
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4.
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文化功能。1.传递-保存文化功能2.传播-丰富文化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功能;4.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2.教育的个人功能有哪些表现?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关系如何?
答: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并非指为了达到外在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教育的享受功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
3.运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下面的教育事件,说明发现该事件的原因,以及怎样避免该事件的发生?
2023年3月19日上午,河北曲周县侯村镇东高固小学女代课教师刘某某第一节课便让41名学生全部站着上,不允许写字。第二节课更为离谱,竟让学生依次伸出手,而她则用小铅笔的小刀子划孩子们的手心。刚开始她还是用刀背,从第二个开始,便改用刀锋,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的刀划伤出血,全班顿时哭声一片···她的理由是为了孩子们“好好学习”。
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看,它包括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教育的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
这是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它包括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是针对教育作用产生的积极的良好的效果而言,负向功能是针对教育作用产生的消极的不良的后果而言。
上例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代课教师刘**没有认识到教育功能的复杂性。从案例中可以看到,代课老师刘**只看到了教育的显性功能,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而忽视了教育的**功能,没有看到粗暴的教育手段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另一方面,刘老师没有注意到了不良教育手段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向教育功能,导致了行动上的不当。
要彻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根本方法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章教育目的。
1.说明教育目的的内涵及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
答: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它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即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级)服务”。这种质的规定性在于明确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社会性质和根本方向,使其培养出与一定社会要求相一致的人。
二是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规定了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另一方面规定了培养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即要使教育对象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应养成哪些方面的素质等。总之,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说明教育目的作为培养人的总体要求,总是内在地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对象发展的素质,反映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
2.阐述社会本位论和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主张,并予以分析评价。
答:人本位论的基本主张:
应该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人本位论的分析评价: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虽然都把人作为选择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把人的价值看的高于社会价值,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其表现也不尽相同。
一是意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北京和针对性有所不同。
二是在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虽都视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但在其态度上,具有对立与非对立之分,具有**和非激进之别。
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主张:
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本身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社会本位论的分析评价: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处罚,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唯一化,甚至认为“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这种极端的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这种情况在集权式国家的历史发展周昂已屡见不鲜。
3.分别阐述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问题。
答: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选择、确立教育目的必须要依据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思想,要把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避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单向化、片面化。
适应与超越问题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要坚持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的问题在当代社会重视人文精神的条件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必须克服功利性的单一取向,必须使之赋予明确的人文价值追求。
民族性与世界行问题坚持二者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对二者予以很好的理解和把握。
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人的社会化应是个性化了的社会化;人的个性化,也应是社会化了的个性化。
人的理性化和非理性化问题避免二者陷入二者对立的误区;充分认识长处与局限性,避免二者的盲目性。
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摆脱二者哲学观的片面性,充分认识二者的统一性。
第四章教育制度。
1.名词解释:学校教育制度终身教育。
答:学校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总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根据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和实施教育目的的需要而建立的整个教育组织系统。主要包括教育的管理体制(本身效率)和教育结构(社会效用)两大方面。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定。终身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现代学制有哪些类型?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属于双轨学制,美国学属于单轨学制,苏联的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一)双轨学制。
在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极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
二)单轨学制。
在急剧发展的经济条件和在美国这种没有特权传统的文化历史背景下,美国原来的双轨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就呗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湮没,从而此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简称单轨制。
教育学基础作业
读罢弗莱雷的 被压迫者的教育 一书,加之老师上课时精彩的。讲说,以及同学们身临其境的体验,我对教育,教育学,有了新的看法。在传统教育认知中,老师的传教更像是填鸭。而学生就是老师传教知识的容器,学生成为机器。在弗莱雷的 被压迫者的教育 中,弗莱雷把这种教育观点,称之为 讲授式教学 与 储蓄教育观 在知...
教育学基础作业
学习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心得体会。学习 教育学基础 也有一段时间了,对于这门学科大家都有很多的感触,虽然这种理论性的学科学起来有点枯燥,但是对我们这些即将成为老师的人来说还是受益良多的。现在,我就说说我在学习了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之后的一些心得吧!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 一 教育与社会发展。二 教育与人...
教育学基础作业
是什么促使我选择教师的行业?10政本楼玉红 10102314121 将来的职业选择是教师这是我从小就树立的目标,然而十几年的时间我一直未曾改变过我的这一想法。这一切都要感谢我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班主任。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对于小学老师在课堂上教过你什么或许你已经全部忘记,但是有些老师的形象是永远不会忘...